中法诗歌中的“月亮”意象对比及其神话渊源.docVIP

中法诗歌中的“月亮”意象对比及其神话渊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法诗歌中的“月亮”意象对比及其神话渊源.doc

中法诗歌中的“月亮”意象对比及其神话渊源   基金项目:安徽师范大学科研培育基金项目“中法诗歌重的月亮意象对比研究及其神话渊源”(2012rcpy016)资助。   摘 要:意象是诗歌的基本构成单位,而月亮作为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受到了中国和法国诗人的一致青睐。然而,月亮意象在不同语言的诗歌中的内涵却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中法神话中月亮原型的分析,来探究两种语境的诗歌中月亮意象不同的内涵,进而更好地促进中法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意象;月亮原型;中国神话传说;希腊神话;诗歌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8--04   一、何为意象?   明代胡应麟在其代表作《诗薮》中写道:“古诗之妙,专求意象。”我国古代文人在诗歌创作及赏析中重在玩味“意象”,而何为意象呢?“意象”是我国古人首创的审美范畴,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呼?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1此时,“意”、“象”还是两个分开的概念,尚未联用。但是“言”生“象”,“象”生“意”的内在关系初见端倪。到了南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了我国最早的“意象”理论,“使元解之宰,循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2   法语中的意象用“image”来表示,“image”源于拉丁语“imago”,而“imago”则是从古希腊语“eidolon”意译而来,愿意为再现“réprésentation”。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西欧掀起了浪漫主义运动,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一个概念“asthetiche idee”,朱光潜将其翻译为“审美意象”。3而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的意象理论是“在瞬间呈现出一个理性和情感的复合体。”“正是这种复合体的突然呈现给人以突然解放的感觉,不受时空限制的自由的感觉,一种面对最伟大的艺术作品时经受到的突然长大了的感觉。”4因庞德本人对中国古典诗歌很感兴趣,其对意象的描述与我国传统美学中的意象有相同之处,但却没能超越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但是庞德的意象理论使“意象”成为文学艺术作品的核心。   二、中国神话传说及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原型   荣格说:“个人无意识的内容主要由带感情色彩的情绪所组成,它们构成心理生活中个人和私人的一面。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是所说的原型”。5原型总是会显现在神话、民间传说、童话中。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无意识积存着许多原始祖先的经验。人生下来并非白板一块,而是先天遗传着一种种族记忆,这就像动物身上先天遗传着某些本能一样。6而中法两种语境下的诗人因为遗传着不同的种族记忆(集体无意识),两种不同的神话体系中的月亮原型也有着不同的内涵,我们下面先探究下两种不同的神话体系中的月亮原型。   1,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月亮原型   中国神话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第一位女神――女娲,她同时也是月神。古代出土的许多墓葬砖画中,创世夫妻――女娲与伏羲都是人首蛇身,伏羲手中捧着月亮,女娲手中捧着月亮,这样的形象暗示女娲这位“创世母亲”同时也是月神,因此月亮从一开始就同女性的意义紧密连接在了一起。女娲以黄土造人,是人类的创世母亲,而月亮也与原始的女性生殖崇拜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月亮也因此被赋予了女性神秘的生育功能,故而中国古代传说中有很多感月而孕的故事。比如:“扶都见白气贯月,意感,以乙日生汤,号天乙。(《宋书?符瑞志上》)”   女娲造人的神话象征着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威严,而嫦娥奔月的神话就记录着女性世界在父系社会到来时的失落。《淮南子?览冥训》中记录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张衡在其《灵宪》中写道:“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娥遂托身于月。”这两则神话都给人暗示嫦娥奔月是迫不得已,她“怅然有丧”是母权社会失势后女性心理真实的写照,奔月之前,嫦娥甚至找巫师有黄去卜卦,而巫师则劝慰她“毋惊毋恐”,这些都可以看出嫦娥当时的心境是多么的惆怅与不安。因为后代诗人们总是借嫦娥的故事抒发凄楚彷徨,郁郁不得志的心境。从女娲到嫦娥,从创世母亲到孤寂彷徨的月中嫦娥,也正反映了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女性的悲剧命运。“月亮-女性”原型里既有对母系社会崇尚生命的整体和谐的温馨往事的记录,也有对女权陷落彷徨无奈的凄楚回忆。7   “然而父系社会建立之后,日益激烈的对立、冲突、矛盾、掠夺、战争、杀戮,使得身心疲惫的文明人留恋母系社会里的宁静与和谐,”8在精神上,文人墨客们想要回归那种宁静和谐的“故乡”,追求和谐静谧的“月亮”,寻找母亲回归母亲的怀抱回归精神家园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