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在伤口上撒一把盐.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伤口上撒一把盐.doc

在伤口上撒一把盐   作家出于自保往往忌讳传记。毕竟往事已矣,借传记重来一次,总不是什么赏心乐事。万古流芳当然好,怕只怕热衷八卦的后人无所不用其极,一路深挖下去,将陈芝麻烂谷子的糗事抖落一地,反搅得逝者耳根不宁。   1955年,年过八旬的萨默塞特?毛姆在接受采访时声称传记是一种“无意义的写作”,并以“我的生活注定乏味”为由断然拒绝。只是他大概怎么也想不到在他去世多年以后,他一生苦心孤诣想要保守的秘密,却被传记作家塞琳娜?黑斯廷斯的《毛姆传》轻易地挑了出来。   细看毛姆的一生,不难发现他上述那番话其实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他的人生如此丰富,非但不“乏味”,简直可以说是“没白活一回”。除了因父母早逝、在小镇上度过的童年之外,他的一生可谓顺风顺水。当同时代的作家还在为五斗米焦头烂额之时,他已经早早地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富足的生活练就了他的毒舌,他可以毫不费力地藐视群雄、指点江山;他一掷千金购得豪华别墅,大办酒会,夜夜笙歌;他和丘吉尔是终身挚友,也曾把英国女王、温莎公爵请到了自家的餐桌上……   让毛姆一生沉浸其中同时又讳莫如深,甘愿以“乏味”为借口拼命掩饰的无非是他的同性恋者身份。1896年,毛姆还是一个毛头小子,尚在伦敦学医。每日里,他被腐烂的尸体和妇女分娩的惨状折磨得疲惫不堪。因为实在“忍不住”,他开始尝试写作。   他在笔记里虚构了一段青年男子和中年男人之间的对话。对话中,年长者不无挑逗地告诉小伙伴:“如果我现在是你这个年纪,我想我可能觉得你是个狂妄自大的家伙:但其实,我觉得你是个可爱有趣的男孩。”从此,“亲爱的伙伴和我那孤独的青年”就伴随着他(光芒甚至盖过了他的前妻西里尔),直到人生的终结。   自王尔德被捕入狱之后的70年里,英国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始终不甚宽容,有着同样爱好的英国作家更是心有戚戚焉,“活在真真切切的恐惧之中”,唯恐一不小心就和这位“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派大师一样身败名裂。对于洒脱的人来说,他人的议论倒是无关紧要,但毛姆从来不是洒脱之辈。他宁可用种种借口加以掩饰,也不愿自己的私生活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年轻的他虽然不尽明白王尔德的出柜与自己的生活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利害关系,仍然坚定了保护隐私的决心,并把这一习惯坚持了下去,一隐瞒就是一生。   毛姆一生勤奋,著作等身,但尴尬的是他终究无法跻身文学大师之列。这和20世纪初英语文学人才济济、大家频出的状况不无关系,也和毛姆本人的写作喜好密不可分。   1902年,毛姆初登戏剧舞台,他“严肃的知识分子”哥哥哈利批评他的作品过于“琐碎肤浅”,并提醒他“野心勃勃的社交生活”将会不利于他日后的创作。毛姆不以为然,自称“我过的日子就是琐碎肤浅的”。毒舌的他早早地窥见了自己的将来:获奖与否无关紧要,能否“让泰晤士河起火”才是正经事。他太聪明,知道阻碍自己继续走下去的最大障碍不是“野心勃勃的社交生活”,而是如何管好大众和舆论的嘴巴。   黑斯廷斯显然深得毛姆的真传。记者出身的她有着异于常人的嗅觉神经,同时,长年传记写作的磨砺,又让她在挖掘名人隐私方面经验十足。“大众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既然毛姆当不了大师,那就不必奉上神坛。这样的毛姆是人,而非神。既然是写人,当然少不了写写生活、谈谈人生,捎带着爆一爆家长里短、闲话八卦一类的猛料。但黑斯廷斯并不仅仅限于此,《毛姆传》极力揭示的还是隐秘生活对毛姆创作的影响,以及在这些因素左右下,他是如何成为今天我们熟知的作家毛姆。   我们常说艺术拔高了生活,同时也忽略了两者本为一体。《巨匠与杰作》里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作家能写出什么样的书,取决于他是什么样的人”。换句话说,即是有什么样的作者就有什么样的作品。世人只道毛姆是个同性恋者,是百分之百的怪人,殊不知这种“不正常”在他的整个人生中只占据区区“四分之一”,剩下的部分其实再正常不过。如果刻意将其忽略,那么写作必然以偏概全。   尽管刻薄的毛姆一再冷冰冰地宣称自己唯一的希望是“不要再被任何激情所捆住”,尤其是女性。但真实的毛姆从来不是“厌女症”。他早年寄情于两性情爱,三番五次向心上人求婚,却惨遭拒绝。   40岁的毛姆深受打击,从此心灰意冷,与不爱的女人草草结婚了事。显然,合法的性生活不是他结婚的目的,如何既能保有老牌绅士应有的体面,又能维持他和男友之间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如果把毛姆的一生比为一出精彩绝伦的戏剧,那么他的婚姻必然是其中最黯淡、最沉闷的一幕。因为在他自编自导自演的人生大戏里,留给婚姻的角色只是一块华丽的遮羞布。   在戏剧表演中,有一个派别叫“体验派”,要求演员深入角色内心去揣摩,体验人物的真情实感。这样说来,大多数作家都是个中好手。因为如果离开了素材,他们的创作就将是无米之炊。毛姆无疑是其中的典型,他深信“作家不能等经历来找他,他必须出去找经历”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