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喝了几杯之后,几个大叔决定骑车去北极.doc
喝了几杯之后,几个大叔决定骑车去北极
一个保险推销员和一个医生走进一家酒吧,他们原本谈论的是乘着狗拉雪橇外出狩猎,但聊着聊着他们决定开着“那年冬天最新式的玩意儿”――雪地摩托车――去一趟北极。
双引擎飞机下降至低处,机翼倾斜,朝北飞去,但它随即回转身形,再次朝地面的几个男人俯冲下来。
1968年3月7日,普莱斯特德极地探险队的成员有些迷惑地望向飞机。他们正在驾驶雪地摩托车前往北极的途中―他们以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借助机动工具去北极探险,但事实上这很可能会是人类第一次抵达北极。 1968年从明尼苏达州出发前,探险队部分成员合影。前排:拉尔夫?普菜斯特德(左二);杰瑞?潘索(右二);约翰?莫里亚提(右一)。后排:阿特?奥夫德海德(右二);唐?鲍维勒克(右一)。
艰苦跋涉将近一个小时,进展并不顺利。离开大本营没多久,6人站到了北冰洋边缘一处40英尺高的冰壁上。他们面前,如月球表面般无边无际、朝着地平线方向延伸开去的,是无数圆形大冰块、冰隙和奇形怪状的浮冰群,大片浮冰不断移动,制造出一道道陡峭的冰脊和一片片黑黢黢的开放水域―即冰间水道。
当漂流的浮冰相互撞击,发出炮火般的轰鸣声时,他们脚下的冰体也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吱嘎声,仿佛随时都会裂开一个大口子。接下来的日子,他们要冒着掉进冰窟窿被海水淹死的风险,穿越重重冰脊。
“天呐,我们根本不可能通过这里。”其中一人说。
眼前的景象跟他们当初的设想完全不同。在明尼苏达州的一家酒吧里,一句带着一点挑衅意味的玩笑话促成了有史以来最不可思议的极地探险之旅。一群住在郊区、年纪相仿的中年人―一位保险推销员、一位机修师、一位医生、一位工程师―决定和一名年轻的加拿大探险家一同上路,后者是为此番探险提供赞助的雪地摩托车制造商庞巴迪公司(Bombardier)推荐的。他们带到北极区的16马力Ski-Doos雪地摩托车颇为简陋,就跟装上了履带的割草机差不多。如今才走了几英里,驾驶雪地摩托车去北极的点子突然显得既危险,又不切实际,还很疯狂。
就在飞机第三次掠过、再次转向他们右侧之前,大家终于意识到,飞行员想要传递某些信息。这架双水獭(Twin Otter)飞机负责提供他们穿越冰原所需的补给―汽油、啤酒、牛排、香烟,以及其他必需品。但旅程开始这天,飞行员显然是来查看进度的。一个红色的小物件从驾驶员座舱里掉下来,落进雪堆。那是一包香烟,上面写道:“你们偏离了(正确方向)45度,应该从这里进入浮冰群。”
一
探险刚刚开始,他们就搞错了方向。飞机朝南渐行渐远,这支小小的迷失了方向的车队转向北面,情绪低落。他们在零下60华氏度的天气里花了数小时才把雪地摩托车抬过一道冰脊。天黑前,他们只在冰原上继续前行了约150码―比标准足球场地的长度稍长。前方还有415英里等待他们去征服,但考虑到需要避开一些障碍,实际距离预计将是这个数字的两倍。照现在的速度,他们根本不可能在半个北冰洋即将融化的春季到来前抵达北极。 普莱斯特德极地探险队的成员们在搭建营地
天色暗下来,一场风暴似乎就要来袭,他们开始安营扎寨。队伍里的机修师沃特?佩特森想要维护雪地摩托车,却发觉把工具忘在了大本营。出发时,由于探险队长拉尔夫?普莱斯特德(Ralph Plaisted)催得紧,大家极为匆忙。帐篷搭起来后,普莱斯特德在开巧克力罐时弄破了手指。队伍里的医生阿特?奥夫德海德帮他检查了伤口。
“你不打算缝几针吗?”普莱斯特德问。
“好像针线和医药包没在雪地摩托车上。”奥夫德海德说。
“天哪,”普莱斯特德嘟囔着,“我还怎么相信你们这些人?”随后说道:“接上无线电,看看能不能联络上大本营里的莫里亚提。”
“我想不能。”无线电通讯员唐?鲍维勒克答道。
“为什么?”
“无线电设备在这里,但没人想着要带上发电机。”鲍维勒克说。
在冰冷的帐篷里给队员送上热汤时,队长普莱斯特德闷闷不乐地坦白了他本人的失误。
“少废话,就这么喝吧,”他说,“我忘带餐具了。”
上述对话来自一本描写普莱斯特德探险队的怪书,题为《首次抵达北极》(First to the Pole)。书的版权页上写着:“该作品纯属虚构。”正文的第一句却是:“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不经意间读到这些雪地摩托车手的话时,我发现:面对关于北极的传说或文献,确定什么才是真相竟如此困难。这本书由几位业余作家写成。它的出版人、来自明尼苏达州圣克劳德的科林?德怀尔称它是“充满创意的非虚构作品”。当我更为深入地挖掘这个故事时,才意识到该书主要依据探险队员的日记以及日后的回忆写成。
拉尔夫?普莱斯特德在2008年去世,探险队的成员大多都已撒手人寰。他们的这场冒险几乎完全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中。我在明尼阿波利斯市(位于明尼苏达州南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