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分析文章结构_把握文章思路.ppt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分析文章结构_把握文章思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分析文章结构_把握文章思路

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 考点风向   论述类文本贵在把所论问题一步一步说清楚,所以要重视对文章思路的理解。高考也特别重视对思路的考查,江苏卷2010至2014年连续五年考查它,凸显了这一考点的重要性。江苏卷命题角度有二:整体概括全文论述思路和局部分析某段的论述层次。 论述文的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 引论(提出问题或论点) 本论(分析问题) 结论(解决问题) 内部结构方式: 1.并列结构: 几个分论点并列,或几个方面的论证并列 2.层进结构: 论证上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3.对照结构: 一正一反,正反对比。 梳理思路 1、由标题入手,以主题(中心论点)为先导寻找思路。 2、捕捉关键句。 ①从内容上看:主旨句、观点句、概括句、情感句…… ②从结构上看: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置于文首、文尾或段首、段尾的句子。 3、特别捕捉那些能标志层次、思路的关键词,它们对分析思路大有帮助。 ①关联词,如表并列的“和”“以及”“另一方面”“同时”;表递进的“不仅如此,而且……”“甚至”“更进一步讲”;表转折的“然而”“不过”“其实”“与其相反”;表因果的“因此”“所以”“总而言之”。 ②顺序词,顺序词能表示材料的主次轻重或问题的几个方面,如“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等。 具体做题思路 1.大体概括每段段意 2.根据各段意义把文章切割成3-4个部分 (这里必然有把意义相近的段落合并的过程) 3.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用语可以摘取、合取、自撰) (表达的时候注意,用“首先”“然后”“最后”这样的连接词) 课堂总结 1、看清题目 2、理清结构 三抓:抓标题、抓关键句、抓关键词 3、语言简洁,规范答题 方法例解 2.概括“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一文的思路。(6分) 文章先列举历史街区改造和影视作品改编中出现的文化糟蹋现象,再分析此类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最后告诫人们“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6分) 迁移训练 自主探究 问题1:试分析本文思路 第一步:明确中心或者标题: 第二步:把握思路抓住关键信息,请用“ ”划分每段的重要语句 第三步:归纳每段段落主要内容 文章总体思路: 创新与想象 提出观点:第一段:艺术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第二段:艺术创作需具有科学的品格; 分述 第三段:科学发现也常有艺术的品格; 第四段:艺术与科学的重叠交融关系; 总结:第五段:两种能力兼顾,实现全面发展; 创新与想象 王生平 艺术贵在创造,科学贵在创新。艺术是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是美:科学是理性的事业,追求的是真,二者似乎不搭界,但都离不开人类的想象力,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 艺术不是科学,但艺术创作却具有科学的品格,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就是这个意思。古人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深沉慨叹;今人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中的“是”改成“这”,……也要符合客观的规律即科学问题,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也就难以为人所理解。 科学不是艺术,但科学发现也常有某种艺术创造的品格,即使有了新的突破、价值和意义,也会是“睫在眼前常不见”,只是有些“美妙”感,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还是不能说清楚、道明白。杨振宁20世纪50年代关于“交换规范场论”的论文就经历了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只觉得这篇文章很美妙:到了60年代,才觉察到它的重要性。……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者既不是著名的建筑师,也不是卓越的力学家,而是一位整天摆弄花草的法国园艺家约瑟夫·莫尼埃。这些事例意味着,科学发现并不只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它还依赖于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依赖于人们的灵感和顿悟。 上述的创造和发现说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二者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王国维曾提到了这一现象,他通过对辛弃疾词《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的研究,认为“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由于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又由于生活、实践是整体的、不能分割的,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的强强联盟,消化着消极的弊病,使二者互补成为主流,于是便有了科学与艺术的相得益彰态势。科技美学的诞生标志着这一点,而美育学科的建立,则意味着我国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方面将大有作为。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启示我们,不论是理论创新、科技创新还是其他创新,都不仅需要科学的逻辑推理,而且需要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需要理性,而且需要感性、直觉、顿悟。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理性思维

文档评论(0)

550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