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母亲的食油情结.doc
母亲的食油情结
我说的食油,就是家家户户炒菜用的油:色拉油,调和油。现在到街上任意一家便利店,都能买到的。
小时候,家里穷。那个年代,城里人虽然吃着供应粮,但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至于农村就更是清贫得很,尤其是山里的农村。
说起来,那时候,食油可不是现在的色拉油,调和油,而是用农村产的蓖麻和胡麻做的油,颜色呈棕色和深黄色,但就是那种最廉价的油,也很匮乏。家家户户做饭时,只往锅里放一丁点的油。少油之炊的结果肯定是天天清汤寡水,有许多同学经常在操场上头昏眼花,现在回想起来,一定是肚子里没有油水的原因。
读小学三年级时,有张姓老师,上课时有感而发,夸夸其谈:在他们老家晋中平原上,家家炒菜时,往锅里放油“哗”一声,放许多的油,说完他脸上放着油彩,手也潇洒地从上往下划个巨大的弧线。顿时,同学们觉得一股巨大的香味立刻就在偌大的教室里弥漫开来,大家就更加饥肠辘辘了。
放学回家,我鹦鹉学舌地讲给母亲听,谁知一向敬重老师的母亲,撇一撇嘴:瞎说哩,吹牛!
母亲不相信,平原上的人,炒菜哪会用那么多的油。
母亲的不相信是有道理的,她生在山区普通的农家,嫁在山区普通的农家,从小到大没有见过左右邻居会那样的往锅里放油,以至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她炒菜时,往往嘴里悄悄地嘀咕:瞎说哩,瞎说哩,老师怎么教孩子们说假话哩。
我知道贫嘴的我,又闯下了一桩新乱,又惹得母亲不高兴了。极想安慰母亲,但实在找不到好理由,也编排不出更好的故事来,心里只觉得是罪过。只好悄悄地站在厨房的地上,看母亲做饭。多少年后,我一直记得母亲往锅里放油的姿势,那是一种山区农家妇女共有的姿势:先把瓶盖子小心翼翼地打开,再把瓶嘴子对住锅底的中央,慢慢地倒下,慢慢地,慢慢地,倒出一点点,锅底刚刚有一小圈油,然后迅速仰起油瓶子的头,再用她的嘴巴舔一舔油瓶口,咂吧咂吧嘴,尔后把瓶子举着,冲着明处看一看,再轻轻地放回窗台上……当锅里泛起一丝青烟时,她的嘴角洋溢着浅浅的笑,还不忘看看嘴馋的我,好像说,过日子就应该是这样哩。
而当时,我心里只盼着母亲往锅里多放些油,因为道理再简单不过――油放多了,饭菜就香。
几百年来,咱中国的老祖宗就流传下了一句话:不当家不知油盐贵。
我们家弟兄多,父亲工资又低,母亲给我们做饭放油时,常常是精打细算。因为,我们家的食油主要是靠村里分的蓖麻和胡麻,到磨坊碾压之后做出来的,量少得很。在我的记忆里,家里的饭菜都很咸,山里蔬菜少,食油又少,饭菜里多搁盐,可以省菜,也可以省油,这种方法几乎成了山区村妇们的约定成俗。因此,在那贫穷的岁月里,“咸”就是我家饭菜的一大特色。
在我家厨房的窗台上,放着两个油瓶,一个小油瓶,有一尺高;还有一个是大的油瓶,有二尺高。母亲做饭时是用小瓶子放油的,但我发现,每到月底,她就把小瓶子里剩下的一点点油,倒到大瓶子里,积攒起来,慢慢的大瓶子里的油就越来越多。在我幼年的脑袋瓜里,始终搞不清母亲在做什么游戏,如今回想起来,母亲是在用她的土办法控制着家里每个月的用油量――展开来说,她是用油,丈量着日子的延伸,丈量着生活的艰难,也丈量着我们的成长。
母亲很有意思,平常里,惜油如金,但到过年过节时,却又大方得很,炒菜时放多多的油,也要“哗”一下,那种声音听起来就有一种幸福感。当油锅里青烟冒起时,她的脸上挂满了笑,仿佛她平常里的吝啬,全是为了节假日的慷慨。我也记得,母亲过完节后,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啊呀,过这个节,吃了不少油哪!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她就单单惦记着这个“油”。
为了省油,母亲出过笑话。有一年正月二十五,她过生日。父亲上班,不在家。我们弟兄们尚幼,也不知道给她过生日,她在厨房烙饼时,被邻居大娘撞见,这大娘也是个大嘴巴,出门满大街嚷嚷:呵呵呵呵,自己不心疼自己,烙张饼子也舍不得放点油。母亲也是个爱面子的人,有好长时间,责怪自己“做饭没有关好门”。其实做饭,哪里还需要关厨房门,如果做饭放油多的话,油香就自然会飘到大街上的,引得街坊邻居们羡慕不已。母亲做饭关厨房门,主要还是为了她的家庭管理计划――省油。
那一年,随着我家厨房大油瓶子里油量的不断升高,哥哥上班了,家里经济就好起来了。但我又发现新的情况,就是母亲常常在厨房里望瓶兴叹。我问她为什么?她摇头不语。有一天,她满怀憧憬地告诉我,等她把这个大瓶子的油装得满满的话,我哥哥就会娶媳妇了――我突然觉得母亲神圣起来!她能把她的宝贝儿子以后的婚事和眼前的大油瓶子关联到一起,那她以后往大瓶子里倒油时,一定是多加了一颗关爱的心,一颗企盼的心。
几年后,哥哥成家了。婚宴和当时许多的年轻人一样,在自家院子里,架个大棚,支起大锅,请大厨掌勺,热腾腾的,招待亲朋好友。我当时在省委党校期末考试,没能参加哥哥的婚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