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复习.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建筑史复习

中国古代建筑史 1、木架建筑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① 取材方便;②适应性强;③有较强的抗震性能;④施工速度较快;⑤便于修缮、搬迁 劣势:①木材日渐稀少;②木构架易遭火灾;③木构架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空间的基本要求 2、新石器时代的建筑类型:代表性的房屋遗址两种 (1)干阑式建筑: 1)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构架房屋的实例,) 2)底层架空+木结构+榫卯 (2)木骨泥墙建筑: 1)黄河流域——陕西半坡遗址 2)居住面低于地面+木结构+绑扎(构件搭接) 3、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仰韶文化遗址 A以大房子为核心分为五组:以一个大房子为核心,其他小房子围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反映了氏族公社的活动情况。 B门朝向中央广场向心布置: 当时无窗子,只有依靠门成为内外联系的出口 C居住区位于四周,中央留空——最初居中为尊的萌芽,体现中尊观念(原因:①防卫性:中央安全②中心领域:支配权强) 4、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特点:①沿轴线展开的多重空间组合;②室内墙面装饰:运用彩画和线脚来装饰墙面。 5、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 1)80公分夯土台 2)封闭庭院(廊院式) 3)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构架夯土建筑庭院 6、河南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 特点:中国传统的庭院式布局已经开始形成 7、河南偃师一号宫殿遗址、二号宫殿遗址具有以下共同点: 1)围合型院落;2)中尊观念:主要建筑位于中轴线上;3) 坐北朝南的建筑布局 8、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我国已知的年代最早、形式最完整的四合院 平面布局特点: A.合院形式(2进深院落,且分东西左右) B.居中为尊更为严格: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内外有别 C.功能分区更为严格:前堂 东西厢房 9、高台建筑 (1)出现原因:木材的高度限制,难以使得建筑达到所需高度,各诸侯国为了军事上的统治和生活上的享乐。 (2)做法:以夯土台为中心,周围用空间较小的木构架环抱,上下层叠二、三层,形成一组建筑群,这是木构架不发达条件下建造大体量建筑的一种解决方式。(实例:战国时期秦咸阳宫殿遗址) 10、《考工记》反映的建筑制度 (1)时间:春秋战国 (2) 地位:《考工记》:是先秦古籍中最重要的科学技术著作 (3)都城规划: 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注:涂 ——道路 一夫 ——100×100(步2) ; 1步约5-6尺 (4)注解:王城每面边长九里,有三个城门。城内纵横各有九条道路,每条道路宽度为“九轨”(一轨为八尺)。王宫居中,左侧是宗庙,右侧是社坛(或社庙),前面是朝会处,后面是市场。朝会处和市场的面积各为一夫(据考证一夫为100步×100步)。 11、秦都咸阳——布局独创性,摒弃了传统的城郭制度,在渭水南北范围内广阔地区修建许多离宫。 12、石窟类型:①塔院型(支提窟):以塔为窟的中心;②佛殿型:窟中以佛像为主③僧院型:在印度称毗诃罗,主要供僧众打坐修行用 13、大跨度建筑:河北赵县安济桥 李春修建了世界最早的敞肩拱桥,跨度达37米,线型优美,受力合理 . (1)敞肩券:第一可以减少自重,节约工料;第二减轻洪水流量的压力 (2)60°弧拱比圆拱更稳定③精美的雕刻 (3)精美的雕刻 14、宋代 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性变化——打破里坊制度 (1)结构布局形式上:所有街道均是外向的(由内向转为外向) ①隋唐时期封闭式的里坊制度是政治高度集中的产物,当时中国城市的主要功能为政治或军事。因此坊(住宅区)市(商业区)之间筑有坊墙间隔,划分明确,市的出入与营业时间,政府都有规定。但却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②北宋东京城则取消了里坊之隔,形成了新的街市。其商业区不再像唐代长安、洛阳那样集中在一二处,不再是居民区与商业区分离,而是沿街均可设店,商贩可以串街走巷,买卖方便。见“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的是北宋首都东京) (2)在城市管理制度上:唐代以前,实行宵禁、里坊等制度;北宋,取消里坊制,从而城市商业活动时间和地点不再限制城市内外店铺林立,日益繁荣。 15、宋代木构架建筑的重大发展:木构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1)宋代“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书中一个重要之处是提出了古典模数制的概念。 (2)模数制: “以材为祖,材分八等”。 (3)优点: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建筑成就,建立了模数化的制度使木构架建筑走向定型化。备料,施工都有了标准,省时、施工方便。 (4)缺点:限制了木构架的探索,因为一切过于程式化,妨碍了创新。限制了木构建筑的探索,使中国建筑趋于退化,转而向装饰化、等级化发展。 16、山西应先佛宫寺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00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