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革命战争为什么聚焦基层士兵.docVIP

研究中国革命战争为什么聚焦基层士兵.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研究中国革命战争为什么聚焦基层士兵

 因采写反映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的长篇纪实文学《心路沧桑——从国民党60军到共产党50军》,截止2007年3月,我先后采访116名原国民党官兵,其中士兵83人,由此,有了国共两军官兵关系之对比,其具体内容之一,是《国共两军抗战英雄之比较》:      在国民党军队,最高荣誉是授予国光勋章,其次为青天白日勋章。据统计,抗战期间有2人被授予国光勋章,有170人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在这172获勋者中,将官及省部级以上高官143人,占83.1%,尉官3人,军士2人,而士兵竟无一人。      在共产党军队,最高荣誉是授予英模称号。据统计,抗战期间共有150名指战员被授予英模称号,其中连以下指战员146人,占97.3%,剩下的是营、团领导4人。除此之外,还授予30名民兵和3 名普通群众以英模称号。      这个比较结果,意味深长。         一、从淮海战役成败的根本原因说起      对于我在《国共两军抗战英雄之比较》中坚持的草根立场,有人不以为然,辩称:战争是将领们指挥的,将领的主观能动性对战争起着决定的作用,你们共产党军队不也是这样吗?      要论证草根大众在革命战争中的作用,需要理性的思辩,更需要历史事件的实证。而胜于雄辩最典型的史实,是淮海战役。      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淮海战役规模最大,歼敌最多,又是人民解放军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以60万的对决80万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战役谋划及作战指挥,甚至引起了斯大林的高度兴趣。毛泽东曾评价: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然而,有两项决定淮海战役成败最根本的工作,其功劳,无论多么高明杰出的将帅都无法单独受领。这两项工作,在《粟裕战争回忆录》等许多军史著作中,都有浓墨重笔的记载。      一项,是百万民工支前。      据记载,淮海战役期间,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个解放区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96000万斤,前方实际用粮434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为1︰9,大大超过战役初期1︰3的概算。      国民党第18军军长杨伯涛回忆,双堆集战斗结束后,他和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等被俘将领被押往后方途中——         但见四面八方,熙熙攘攘,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呈现出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支援解放军作战的伟大场面。……我以前带着部队经过这些地方时,连一撮猪毛都没看见,现在怎么有了,真是怪事。通过村庄看见解放军和老百姓住在一起,像一家人那样亲切,有的在一堆聊天欢笑,有的围着一个锅台烧饭,有的同槽喂牲口,除了所穿的衣服,便衣与军装制式不同外,简直分不出军与民的界限。我们这些国民党将领,只有当了俘虏,才有机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在强烈的对照下,不能无动于衷,不能不正视铁的事实,承认共产党、解放军所在的地方,和国民党、国民党军队所在的地方,有两个世界的天壤之别。我当时就大为感慨:认为18军的最后败灭,非战之罪,应归咎与脱离人民群众,进而敌视人民群众,在人民群众的大海里淹没了。      另一项,是即俘即补即教即战工作。      淮海战役开始,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只有36.9万人,战役期间,华野伤亡10.5万人,占总兵力的28.4%。按照西方的步兵战崩溃点理论,当进攻部队伤亡达到33%时,部队将崩溃。可粟裕麾下的部队,非但没崩溃,反而连续作战,越战越勇,越打越强,到战役结束时,兵力竟然增至55.1万人。粟裕说,这中间除整补了几个地方团外,补进的主要是解放战士,个别济南战役的解放战士,到淮海战役结束时,仅仅三四个月,就当上了副排长。      据时任华野4纵10师29团1营营长张志礼回忆,在围歼黄百韬兵团的碾庄战役期间,他和教导员汪涛带着全营打剩下的十几个位骨干接收了本营和兄弟营刚抓来的二三百俘虏,很快又编足了一个营。这些解放战士来不及换衣服,必须立即投入战斗。……结果,他们打得真的很英勇,我们一鼓作气猛冲猛打,攻下了刘家河,为我们营争了光。      不难看出,研究中国革命战争史的视野,如果仅仅聚焦于运筹帷幄的统帅和将军,那么,很容易迷失于某些具体历史过程层出不穷的偶然性,甚至落入西方敌对势力欲亡其族者,必先诬诋而灭其史的意识形态陷阱,而一旦将视野拓展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亿万民众,浩浩荡荡历史大潮的必然趋势,也就毋庸置疑地昭然于天下了。      杨伯涛对战争成败的幡然醒悟,就在于他终于悟到了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一毛泽东战争史观的经典结论!         二、即俘即补即教即战缘何而生      对于上述两项决定淮海战役成败最根本的工作,前一项,众所周知,得益于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后一项即俘即补即教即战,这些年来却被主流媒体所淡化,并鲜为公众所知。

文档评论(0)

ikangdw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