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中医内科汗证.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分证论治 4.邪热郁蒸证 主症:蒸蒸汗出,汗黏,或汗液易使衣服黄染; 兼湿热内蕴症状: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 舌脉:舌苔薄黄,脉象弦数。 证机概要:湿热内蕴,逼津外泄。 治法: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加减: (1)肝胆火胜,里无湿热者取通利药。 (2)汗液易使衣服黄染,小便短赤者,加茵陈、滑石清解郁热。 (3)湿热内蕴而热势不盛,面赤烘热、口苦等症不显著者,可改用四妙丸清热除湿。方中以黄柏清热;苍术、薏米仁除湿,牛膝通利经脉。 临床备要 1.更年期综合征阵发性汗出,烦躁可用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 2.无明显不适的汗出,可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3.顽固汗出可重用山芋肉。 自汗 盗汗 一、概述 1.定义 2.历史沿革 3.范围 1.定义: 自汗、盗汗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 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 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 2.历史沿革 (1)早在《内经》即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确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与血液有密切关系,所谓血汗同源。 《灵枢·营卫生会篇》:“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并明确指出出汗是由于阳气蒸发阴液所致,《素问·宣明五气篇》说:“阳加于阴,谓之汗”。 2.历史沿革 《内经》还认识到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的出汗与气温高低及衣着厚薄有密切关系。 生理性-----《灵枢·五瘾津液别》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病理性----《素问·举痛论》曰:“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劳则喘息汗出,内外皆越。” 2.历史沿革 (2)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首先记载了盗汗的名称,并认为由虚劳引起者较多,“食已汗出,又身常暮卧盗汗出者,此劳气也”。 2.历史沿革 (3)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论治》对自汗、盗汗作了鉴别:“无论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睡着汗出,即名盗汗,或云寝汗。 2.历史沿革 (4)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自汗》说:“自汗属气虚、血虚、阳虚、痰……盗汗属血虚、阴虚。”朱丹溪对自汗、盗汗病理属性的概括,给后世以巨大的影响。 2.历史沿革 (5)明代·张景岳在《丹溪心法》基础上,对汗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指出一般情况下“自汗者属阳虚”、“盗汗者属阴虚” 2.历史沿革 (6)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中补充了针对血瘀所致自汗、盗汗的治疗方药。说:“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 3.范围: 现代医学中的甲亢、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等所致的盗汗、自汗,亦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1.病后体虚 2.情志不调 3.嗜食辛辣 1.病后体虚 素体薄弱,病后体虚 久患咳喘,耗伤肺气 肺气不足 腠理开泄 肌表疏松 自汗 2.情志不调 忧思烦劳过度 损伤心脾阳气,心虚不能敛营,汗液外泄 耗伤阴精,虚火内生,迫津外泄 忿郁恼怒,肝郁气滞,日久化火-----火热逼津外泄 3.嗜食辛辣 嗜食辛辣厚味 素体湿热偏盛 湿热内蕴 湿热内盛 邪热郁蒸,津液外泄 自汗 盗汗 (二)病机 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汗液外泄失常。 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但虚多实少,一般自汗多为气虚,盗汗多为阴虚。 属实证者,多由肝火或湿热郁蒸所致。 三、诊断与病证鉴别 (一)诊断依据 1.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昼日汗出溱溱,动则益甚为自汗;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为盗汗。 2.除外其它疾病引起的自汗、盗汗。作为其它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自汗、盗汗,因疾病不同,各具有该疾病的症状及体征,且出汗大多不居于突出地位。 3.汗出病因:有病后体虚、表虚受风、思虑烦劳过度、情志不舒、嗜食辛辣等易于引起自汗、盗汗的病因存在。 病名     出汗特点    伴见症状 自汗 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 多见气虚不固的症状  盗汗 寐中汗出,醒后即止 多见阴虚内热的症状 脱汗 大汗淋漓,汗出如珠,又称绝汗,为病势危急之象 声低息微,精神疲惫,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散大无力 战汗 急性热病过程中,突然恶寒战栗,全身汗出,为正邪交争之象。 发热、口渴、烦躁不安。若汗出后,热退脉静,气息调畅,为正复病愈之象 黄汗 汗出色黄如柏汁,染衣着色,湿热郁蒸之表现 多见口中粘苦,渴不欲饮,小便不利,苔黄腻,脉弦滑等症。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 (三)分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自汗、盗汗: 2.辨阴阳虚实: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但因肝火、湿热等邪热郁蒸所致者,则属实证。 (二)治疗原则 虚证: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