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空气微生物学.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 空气的净化与消毒 一、控制污染来源 二、物理通风法 自然对流通风 湍流空调通风 过滤层流通风 三、紫外线照射 四、负离子发生器 五、化学消毒剂消毒(喷雾或熏蒸) 思考题: 1.空气生境与水、食品、土壤等生境有何不同? 2.空气生境不利于微生物生长,为何可传播微生物? 3.空气微生物的特点? 4.你如何理解微生物气溶胶与微生物传播方式? 5.空气微生物的类群及危害? 6.空气微生物检验的关键是什么?目前研究进展如何 * 空气的化学污染,以“伦敦烟雾”和“洛杉矾烟雾”为代表,曾造成一些重大的死亡事 故.而较早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实际上空气中非生物颗粒仅占33%,生物性有机颗粒却占 67%,但对其污染及控制未给予充分的关注。微生物污染空气后造成人类相动物的呼吸系统、 * 地球表层的大气可分为三层,由高到低依次为电离层〔ino:phere)、平流层 (strat。sphefe)和对流层(troposphere)。平流层高度约为50km,有一层高浓度臭氧起吸附紫 外线的作用,微生物很难生存,但亦有个别报告发现芽泡杆菌和多个届的细菌。对流层是微 生物可生存和扩散的主要场所,高度按季节不同约为8—15km。地表温度与对流层顶部温度 相差悬殊,形成强烈对池而使空气混和均匀。 空气中不合可被微生物直接利用的营养物质和充足的水分,加之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因此不同于水、食品、土壤等其它外环境,不是微生物栖息的场所,无固有微生物从(尤其是致病性微生物丛)。 * 空气微生物来源于其它外环境和人、动植物的活动等,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污染的结 果。 土壤是微生物的储藏所,由于风吹和人、动植物的生长生活,将其灰尘扬起,携带着土 壤中微生物飘浮于空气中;自然水体中的气泡可升腾至水的表面自行破裂,形成小水滴携带 着水中微生物在空气中飘浮;人类、动物、植物的生产、生活、咳嗽、喷嚏、发声等所产生 的尘埃、液滴、皮屑、分泌物、花粉、袍子等均可携带微生物在空气中飘浮。正常人每g56 脱落E×10“个皮屑(其中1×10’个携带细菌),一个喷嚏可产生100万个小液淌。有调查显 示结核病人的喷嚏液滴和床边皮屑及结核病院周围树木上的结核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标本 的检出宰。 室外空气由于流通较好、直接受阳光照射等,一般较清洁。但畜牧场、医院、污水、废 品站等常引起周围几公里至几十公里的空气污染;另一种重要污染途径是污水灌溉,常造成 流感、志贺菌病(shigellosis)、传染性肝炎等流行。室内空气可通过换气而被土壤、水等其它 外环境中污染源污染,但其主要污染源是人的生活活动和人所从事的生产活动。 * 1.室外空气分布:主要是非致病性腐生茵,以及对干燥和辐射有抵抗力的真菌袍子 余还有酵母茵、放线茵。也有少数病原微生物,但多存在于宿主场所或污染源周围。 2.室内空气分布:室内空气中微生物可来自室外空气,但主要来自人体或人类活动 可分离到病原微生物,参见水平分布。 3.高度分布:离地面越高,微生物含量越少,粒子也越小,抵抗力越强,致病性越小 (表8—2)。上空数干米内分布的主要真茵是青雷同、曲雷同、交链抱霉属、芽枝霉属等;细 菌数量依次为需氧芽泡菌、G—多形杆菌、微球菌、G—杆菌、八叠球菌。 4.水平分布;与室内外分布关系密切。城市上空和人群密集场所的微生物、尤其是病原 微生物数量明显增高,种类上不仅含有真菌、细菌,还常分离到病毒及其它微生物。细菌多 见化脓性球菌、结核杆菌、白喉棒杆菌、百日咳杆菌、炭疽芽抱杆菌、产气英膜梭菌、军团 菌、放线菌等,病毒多为呼吸道和肠道感染病毒、风疹和疤疹病毒;真菌与垂直分布相似。 5.季节分布:季节分布的资料较少。据报告乡村空气中微生物平均最高浓度为夏季(6— 8月),其次为秋季(9—12月),冬季最低;城市只发现冬季最少。室内空气由于冬季少开窗、 通风不良,所以微生物浓度较高。 * * 病原微生物气溶胶进入呼吸退后,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达肺泪,粒子被阻留 在任何部位,均有可能在该处引起感染。对人体感染性较大的气溶胶粒子直径在o.1—20ym 问,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粒子直径大于5Pm可受阻于鼻腔;直径为4—5Pm的粒子被吸入, 可到达支气管;直径为1—4ym的粒子,大部分可直接到达肺泡,故此种大小的粒子员具感染 性;粒子直径小于1Pm时,仅有一部分停留于肺部,一部分因动力学关系又随呼气而排出,在 一定条件下感染他人,也可造成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空气中微生物通过呼吸道引发感染,除粒子大小需适宜(一般小于5ym)外,还需有足 够的数量,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有一定耐受力,当然与机体的免疫力也有关。 * * (五)微生物气溶胶在医学中的应用 ll基础理论研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