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 修辞(学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 修辞(学案)

高一语文 修辞(学案)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   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   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   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   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怎样简单的区分修辞手法 基本上,比喻式(借喻)主要是从形似上修饰;借代式是从关系相关上修饰。建议以句子方面入手,鉴赏、分析。 有一个方法,帮句子添加主体和喻词。 例如:“老师精心培育祖国的花朵。” 试添加主体“儿童”,喻词“像...一样”,变成:老师精心培育祖国的儿童象(培育)花朵一样。此时,恢复成一个简单的比喻式用法。 有个诗句:“旌旗十万斩阎罗。”试添加主体“军队”,喻词“像...一样”,变成:军队像旌旗十万一样斩阎罗。明显意思不通,旌旗怎么会斩阎罗?!军队怎可能像旌旗斩阎罗?!所以,这就不是比喻式(借喻),而是借代式。 最后可以试比较下面两个有趣的句子以加深理解。 1.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我们的血肉。(比喻式) 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榨尽我们的血汗。 (借代) ⑵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