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定风波》案例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导入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到儋(dān)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即使在南方那种蛮荒之地死上很多次我也不感到悔恨 这里能游览到生平所见最奇异与险峻的风景也足以使我得人生充满精彩”。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定风波 苏轼 学习目标: 1、感受词人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和作品旷达的意境。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学习本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 感受词人淡定从容、豁达洒脱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和作品旷达的意境;学习本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一)诵读感知 朗读的要求: 1、音读 2、意读 3、美读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诵读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解读小序 了解背景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思考: 小序交代了哪些信息? ★时间: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个春天。 ★地点:沙湖道中。 ★天气:雨,晴。 ★人物:雨具(拿着雨具的仆人),同行,余。 ★故,交代写作缘由。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上片:风雨中的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从词的上片中寻找依据。 (1)相对于众人的“狼狈”,苏轼在风雨中又是如何做的呢? (2)哪些词句能表现苏轼抵抗狂风暴雨的心态、行为和精神? (3)苏轼的人生有没有经历什么风雨呢?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置之不理 无所畏惧 气定神闲 雨大 挑战 轻松 欢快 神态 自若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 苏轼是如何做的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两句明写诗人道中遇雨时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行的镇定态度,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泰然处之的心态。“莫听”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见俏皮的挑战色彩。 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两句似乎是说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在雨中走得很轻松,胜过骑马,风雨有什么可怕的呢? (2) “竹杖、芒鞋”代指隐居、闲适的江湖生活,是苏轼向往的,“马”隐喻奔波的官场生活,“轻胜马”表明苏轼向往一种隐居闲适的生活,厌恶官场的险恶的争斗。 一蓑烟雨任平生 思考:“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烟雨?“任”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烟雨:自然界的风雨 政治的风云变幻 双关手法 任: 镇定 洒脱 从容 旷达 序言“雨具先去”又何来“蓑”?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不是写眼前景,而是想心中事,因为“雨具先去”,当时并无蓑衣. 小结: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作者仕途中的坎坷和生活中遇到的磨难和困难。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飘逸豁达的态度,也体现出不为现实所束缚的心境。 苏轼靠什么来抵抗人生的狂风暴雨?用从某个词语中,我看到了苏轼的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或者精神的句式说出你的理解。 莫听―――>超然物外 何妨―――>镇定自若 谁怕―――>向风雨挑战的倔强 吟啸且徐行 ——>潇洒闲适 上片:风雨中的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从词中寻找依据。 雨中东坡—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 沉 着 豪 迈 随遇而安 旷 达   雨什么时候 停了,苏轼人生中最大的一场雨也结束了。“也无风雨也无晴” 写出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感悟? 品读下片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的内涵。 料峭春风:人生的逆境 政治的风雨 山头斜照:人生的希望 作者在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挫折和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 苏轼为何喝酒? 写此文时苏轼忧愁什么?注意序中日期,结合注释思考。 乌台诗案: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铛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命悬一线 九死一生) 沙湖买田: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开荒种地 生活艰难) 明确:沙湖道中风雨——人生的风雨 知人论世

文档评论(0)

a11666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