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一中201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docVIP

云南省昆明一中201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省昆明一中201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云南省昆明一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题48分) 1.在中国先秦时期,都城既是统治阶级的政治中心,又是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下列哪一个都城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 A. 阳城 B. 殷 C. 镐 D. 洛邑 2.“治国刑多而赏少,乱国赏多而刑少。故王者刑九而赏一,削国赏九而刑一。”这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观点 A. 道家 B. 法家 C. 墨家 D. 儒家 3.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姐。“褒拟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拟乃人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4.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天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人后裔 B.周朝百姓 C.商代遗民 D.少数民族 5.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该工程位于 A.河北地区 B.成都平原 C.渭河流域 D.淮河流域 6.关于先秦时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①我国的“青铜时代”包括夏商周三代 ②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阻碍了统一的进程 ③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④“百家争鸣”体现了不同学派的政治主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史记》记载:春秋末年“陶(山东定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该材料反映出 A.驰道、驿站通畅 B.中原市场繁荣 C.市场交易通宵达旦 D.工商业市镇兴起 8.“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是指战国时期一项水利工程兴建所产生的效果。这一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六辅渠 D.白渠 9. 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A.盘庚迁殷 B.牧野之战 C.共和行政 D.周公东征 10.导致西周共和的直接原因是 A.王室衰微,诸侯反叛 B.奴隶起义 C.国人暴动 D.犬戎攻破镐京 11.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商周时期 D.秦汉时期 12.墨子坚决反对“攻伐无罪之国”,即所谓“非攻”;但同时他又在《墨子》一书中详细解析了战国时期城防工事的战略布局、守城器械的制造和使用、人员的配备等。这说明( ) ①墨子反对一切战争②墨子不是单纯的和平主义者,他主张战争的正义性③墨子主张以积极的军事谋略抵御外来进攻④墨子的“非攻”带有虚伪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下列言论,属于荀子思想主张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 B.刑过不避大臣,善赏不遗匹夫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1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的诗歌不应包括 A.齐国 B.秦国 C.赵国 D.楚国 15.国家将一些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以更好地尊重传统文化。下列法定假日中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是 A.中秋 B.端午 C.清明 D.春节 16.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史料(亦称原始材料),二是间接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

文档评论(0)

170****05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