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概论(第二版)·绪论·第一节概要
* (二) (二) 典籍中关于文化的解读 典籍中关于文化的解读 在古代,文化两个字本是单独使用的。 文 文 最初指动物身上的纹理,器物上的 纹样,也指各种事物的颜色混杂在一起。 许慎 《 说文 》 : 错画也,象交文 ; 《 周易 · 系辞下 》 : 物相杂,故曰文。 故春秋时由孔子编订的 《 礼记 · 乐记 》 云: 五色成文而不乱 。 引申出 包括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各 种典章制度和礼乐制度,如 伏羲始作卦 、 造 书契 , “ 由是文籍生焉 ” 。还指事物的各种特征,与 “ 质 ” 、 “ 实 ” 相对, 如 《 论语 · 庸也 》 :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还指有关人的品质,诸如美德和善行,如郑玄注 《 礼记 · 乐记 》 云: “ 文 犹美也,善也。 ” 我们从马克思的下面的表述可以看出:文 的展现,是人成为社会存在物的标志。 人作为文化创造主体的主观条件成熟了 , 人 的文化意识便在社会实践中产生了 , 它是人的本 质力量在对象世界实践的肯定方式 。 马克思对文化本质的阐述 马克思对文化本质的阐述 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 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所以社会的人的感觉不同于非社会的人的感觉。只是由于人的本 质的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主体的、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如有音乐感 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总之,那些能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 即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才一部分发展起来,一部分产生 出来。 ——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化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是人的本质力量 对文化本质的理解 对文化本质的理解 没有人,文化既不存在也没有意义;没有文化,人也不能称其为人。 首先,文化是历史的产物, 由历史形成的文化模式深刻地影响 着人们的社会行为方式;其次,文化是人类改造自我和改造世界的一 种巨大力量(即 “ 文化力 ” 或 “ 文化生产力 ” ),文化创造了人类历史, 文化存在于一定的文化场域当中,它由这个场域当中的各种文化力相 互作用而形成;最后,文化由文化共同体共同享有、靠后天习得,以 语言为储水库和载体,以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和民族精神为主导,具有 地域多元、民族多元等特质。 作为伴同人类发展全过程的文化 , 说到底是人的本质的现实生成过程 , 只 有 “ 对人说来 ” 才是真正的实现 , 同时又 外化为某种实体的存在 。 人作为社会存 在物 , 既是特殊的现实的个体 , 又是社 会的总体 。 无论作为对象还是作为主 体 , 人都既是文化的结果 , 又是文化的 起点 。 文化造就了人 , 人又创造了文化 。 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长期孕育而成 的价值观念 、 思维方式 、 道德情操 、 审美趣味 、 宗教感情 、 民族性格等因素构成 。 反映的是人的 内心世界 , 潜伏在整个文化系统的深层 。 精神心 理文化又分为与制度文化相对应的意识形态层 , 与风俗习惯行为文化相对应的社会心理文化层 。 意识形态文化 意识形态文化 包括政治理论 、 法权观念等基础意识形态和更高 地 “ 悬浮 ” 在空中的哲学 、 宗教 、 文学 、 艺 术等更具观念特征的意识形态 。 社会心理文化 社会心理文化 是某一时代 、 某一 地域、某一民族、某一社会形态下长期形 成的集体文化心理结构.是风俗习惯等行 为文化的内化方式 。 它特别表现为思维方 式 、 价值取向 、 伦理观念 、 宗教情感和审美 情趣的不同 。 我们说,某一民族或某一地域的文化之所以表现出鲜明 的独特性,与其民族 ( 或地域 ) 文化形成的心理结构密切相关。 (三)精神心理文化 (三)精神心理文化 云南滇中青铜器 云南滇中青铜器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