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饮食文化概要
小 结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盛、雅、艺、精、奇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 精、美、情、礼 三、中国人吃的讲究: (一)味觉的体验 (二)中国岁时饮食文化 1、享受自然 2、顺应时令 3、怡悦亲情 4、寄托情怀 四、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政治、宗教与礼仪 1.饮食与政治 “问鼎中原”、 “染指于鼎”、“群雄逐鹿” “鼎食人家”、 “钟鼎山林,人各有志’’…… 古今英雄们都喜欢以饮食之道来比喻国家大事与政治谋略。由此可见,饮食与政治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古往今来,很多的政治活动均与饮食有关,每朝每代,都有那么几顿足以载入史册的饮食行为,如果少了这几顿饭,历史或者就将因此而改写。 载入史册的几顿饭 “二桃杀三士” “杯酒释兵权” “满汉全席” “鸿门宴” “青梅煮酒论英雄” 饮食之于政治,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立国须以食为本,安邦应循食之道。 其次,立国须以民为本,得民心者得天下。 (商鞅主张)使商无得籴(买进),农无得粜(卖出)。农无得粜,则窳惰(懒惰)之农勉疾。商不得籴,则多岁(丰收之年)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歉收之年)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 ——《商君书?垦令》 农业政策的演变 (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 ) 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农业政策的演变 (黄宗羲认为)今夫通都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於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於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 》 农业政策的演变 ①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商鞅主张: 重农抑商 ②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 雍正主张: 重本抑末 黄宗羲主张: 农工商皆本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封建社会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政策 2.饮食与礼仪 《礼记·礼运》说: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饮食礼仪。 《礼记·礼运》又说:“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时,协于分艺。其居人也曰养,其行之以货力辞让:饮食、冠、婚、丧、祭、射、御、朝聘”。 古人的观念认为人要生存就需要脱离竞争抢夺资源的状况,以“货力辞让”来安排分配之,此即礼之所由起也。觅食求生是古时最基本的问题,故礼亦起于会餐分食之顷。有饮食乃有生命;有生命乃能长大成人,而遂有冠有婚有丧;有个人而后才由群体,群体间才需要有祭射御朝聘等礼以“协于分艺”,才能形成一个彬彬有礼的社会。 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 : 程序:折柬相邀、迎客门外 、至致问候 、客厅小坐、敬以茶点 、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敬酒让菜 、以礼相谢。 宴毕 ,导客入厅 、小坐上茶 、直至辞别 。 现代的标准规程: 程序: 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得过满。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金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 (1)道教 道教是一个养生的宗教,对饮食养生非常重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既有宗教色彩又符合科学养生的饮食习惯。这些饮食习俗,无论是对于保护野生动物,还是对于人们的健康,都大有裨益。 3.饮食与宗教 “辟谷”又称“休粮”或“绝谷”。 1)道教饮食习俗之科学养生 主张素食、提倡少食、道士辟谷 2)道教饮食习俗之宗教色彩 天师世家有:“四不吃” 不吃牛肉、狗肉、乌鱼和鸿雁。 (2)佛教食俗 “五戒”是佛教为在家的男女信徒们制定的戒条,既可全受,也可只受一两条、三四条。“五戒”是“终身”制。 “八戒”是佛教为在家的男女信徒们制定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戒条(加上第九条“斋”,实际为九条)。受此“八戒”者,一般要住在庙里,暂时过一过出家的僧侣生活。“八戒”是临时性的。 饮食的目的:《智度论》云“食为行道,不为益身。”得到饮食即可,不择粗精,但能支济身体,得以修道,便合佛意。 饮食的来源:在印度主要靠托钵乞讨,所谓“外乞食以养色身。” 唐中叶禅宗怀海在洪州百丈山创立禅院,制定《百丈清规》,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从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通信服务-上善若水的乙方文化概要.ppt
-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概要.ppt
- 中国食神秘鉴大典——《精品卤味》概要.doc
- 中国餐饮文化概论概要.doc
- 中国食物英文介绍概要.ppt
- 中国饮料工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概要.ppt
-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设计概要.doc
- 中国骨科大手术DVT预防指南概要.ppt
-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概要.ppt
- 中国顶级别墅研究分析报告17概要.ppt
- CNAS-CL63-2017 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认可准则在声像资料鉴定领域的应用说明.docx
- 12J7-3 河北《内装修-吊顶》.docx
- 12N2 河北省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燃气(油)供热锅炉房工程.docx
- 内蒙古 12S8 排水工程 DBJ03-22-2014.docx
- 山西省 12S10 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 管道支架、吊架.docx
- 16J601-木门窗标准图集.docx
- 12J8 河北省12系列《 楼梯》.docx
- CNAS-GL37 2015 校准和测量能力(CMC)表示指南.docx
- CNAS-RL02-2016 能力验证规则.docx
- 津02SJ601 PVC塑料门窗标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