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对中国优势产业“斩首行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资对中国优势产业“斩首行动”.doc

从徐工看外资对中国优势产业的“斩首行动”使中国人永远沦为打工仔! 入世五年,中国经济好像是顶住了第一波冲击,但中国人不要笑得太早![ 转自铁血社区 / ] 美国一方面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另一方面以并购的方式,对中国的龙头骨干企业进行“斩首”行动,彻底摧毁中国技术创新的平台,使中国人永远沦为打工仔的角色。同时设置贸易障碍,推高油价,加大中国企业的成本,使中国企业丧失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停{破}产,工人下岗失业,社会动荡的目的,为和平演变创造条件。 美国“斩首”行动的一个典型案例: 运十下马,研制队伍解散,三十年的宝贵时间。与此同时起步的空客,现与波音比翼蓝天。无数中华儿女 还在做大飞机的梦,酿成中华巨痛。 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人大会上强调:如果听凭跨国公司任意并购,中国的自主创新企业,民族企业将逐渐消失。国内龙头企业的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和高附加值就可能被跨国公司控制,甚至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批骨干企业也将不复存在。 库国公司在华的斩首原则就是并购中国企业必须绝对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预期收益必须超过15%。! 中国能做的是什么?我们面对大众,面对现代,面对LG我们都妥协了,现在就连印度的企业米塔尔也对中国的钢铁企业虎视眈眈。 就在引起广泛关注的徐工并购案发生之前,在国内的装备制造业中,一系列“饮鸩止渴”式的引资并购高烧难退:大连电机厂外资并购案、西北轴承厂外资并购案、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外资并购案、无锡威孚外资并购案、锦西化机外资并购案、杭州齿轮厂外资并购案……在这些引资并购中,中方痛失品牌、市场和产业平台的残酷现实一再重演。 并购“扎堆”机械制造等领域从食品、日化行业到装备制造业、服务行业,近年来,外资并购事件在我国屡屡发生。[ 转自铁血社区 / ] 吸引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发生在我国境内的外资并购份额也日益扩大。并购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大领域: 一是能源生产、基础材料工业领域的并购。从2003年开始,金属冶炼、钢铁、水泥、化工原料等材料工业成为主要的高增长领域,海外资金对国内相关领域的投资活动进入活跃期。  二是机械制造领域的并购。近年来,轴承企业、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收购,以及目前沸沸扬扬的徐工收购案,就都发生在机械制造领域。 三是具有巨大市场规模和长期增长潜力的食品、消费品生产领域。 四是新技术服务和正在逐步兑现加入世贸组织承诺走向开放的商业、金融服务业领域。 在并购的诸多模式中,有一种模式被形象地称为“斩首行动”―――选择弱势行业里的龙头企业,通过并购获得其控制权,控制该行业某一个地区甚至全国的生产。这一跨国并购模式正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 有专家指出,一旦越来越多的中国行业龙头企业被跨国公司并购,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将明显下降。如果听任跨国公司的恶意并购自由发展,中国将会出现核心技术缺乏症。[ 转自铁血社区 /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隋永滨表示,外资并购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伤筋动骨”目前还只是局部情况,但任其发展的趋势却很可怕。外资汹涌而至,已经带来了负面效果―――行业失去自主发展的空间,因此,应该态度鲜明、理直气壮地设定限制,因为对外资并购国内制造业实行行政与法律干预是国际惯例。 零售业:并购进入活跃期 新规不会泼冷水,由于限制少、壁垒低,零售业正在成为兼并收购的热点领域之一。专家认为,整体而言,目前我国零售业的集中度仍然不高,8日起实施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对外资并购设定了一系列“游戏规则”,但不会给外资零售企业的并购热情泼冷水。 据统计,2005年,商务部批准的外资商业企业并购项目达到24个。这个数字还不包括一些跨国零售巨头通过境外收购、抢占中国市场份额的案例。如,英国翠丰集团宣布收购全球第四大建材超市“欧倍德”的中国业务后,“百安居”在华的连锁门店数量一下子从原先的27家增至41家。 在收购活动尤为活跃的家电零售领域,今年5月,北美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商百思买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国内第四大家电连锁商江苏五星电器51%的股权,从而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专家分析,经历了前一阶段的鏖战之后,国内一线城市的网点资源已十分稀缺。而与自己选址、开店相比,并购方式能使跨国零售企业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比较优质的网点资源。 业内人士表示,《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设置了“反垄断审查”等门槛,但就整体而言,我国零售业的市场集中度还不高,跨国零售企业的并购热情不会受到太大打击。 本土日化品牌:遭遇并购“雪藏” 复兴任重道远。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中,内资品牌与国外巨头联姻的故事在日化行业屡见不鲜。然而,不少内资企业发现“错托终身”,自有品牌转让后竟然遭遇“雪藏”,于是又开始了回购品牌、重振声威的进程。“没有自己的自主品牌,注定会是悲剧的主角。”一位业内人士反思。[ 转自铁血社区 / ] 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