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功能性保健品医学中的应用
论功能性保健品在医学中的应用
冯模健
?
《医药与保健》2009年2月第17卷第2期 (下旬版)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8650(2009)11-0038-03
?
??? 人为什么会生病?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但自步入20世纪中叶以来,对于疾病的认识基本趋同一致,即疾病是人的身心处于虚弱状态下,由于致病因素的损害作用,使机体功能失调而导致的异常反应。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营养失调与机能失调是医学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否则,要使疾病向健康方向转归是不可能的。
??? 正因为这样,作为基础支持疗法的一项重要措施,向患者补充营养素和功能性生物及血液制品,已在现代西医临床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各类营养素,乃至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的各类白蛋白、球蛋白、血液制品等等。由于东、西方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差异,中、西医二大医学在理论体系与研究方向均有不同,就医学临床应用而言,存在着治疗原则、治疗方法的差异。
??? 数据验证与对抗性疗法是现代西医“对症治疗”的核心。在这种对“症”不对“人”的思维模式下,病患者在医生的眼中仿佛成了待修理的机器,机体被分解成支零破碎的零件,对人体大动干戈地采取吃药、打针、动手术等对抗性疗法,而对“症”施“补”仅是为对“症”歼灭和症状抑制的辅助措施,同时,医学法规将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生物补充剂划为药物范畴。而对于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原则、研制的同类产品,即现称的“保健品”,则是嗤之以鼻、拒之门外。为什么以西医为主导地位的临床医学成为功能性保健品应用的“禁区”?我们且不从中、西医的医学理念上来进行分析,但有必要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从疾病防治效果的实践来作出客观评价。
??? 西医学所称的营养与能量,中医学所称的精、气、血、津,指的都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基本物质。它如同庄稼需要施肥一样,没有,生命就会凋亡;缺乏,生命就会亏虚。纵观当今漫延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无一不是因为营养失调而导致机体功能失调,并互为影响的结果。以糖尿病为例,它是营养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致的、以血糖升高为共同指征的全身性、代谢性慢性疾病。主要病理基础是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并出现血糖升高和尿糖。现代西医从生物学和解剖学的角度上,从遗传、细胞、分子以至量子无穷无尽的探索中,硬是要以实验和数据来考量个究竟,所以,到现在还是“病因不明”,当然也就没有“对症治疗”的有效措施。现在西医临床所用的磺脲类、双胍类等药物来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改善胰岛素阻抗,或者采取外源补充胰岛素来强化控制血糖,这些被动的疗法不但效果甚微,反而会引发顾此失彼的系列并发症。故此,许多西医专家提出中、西医结合可能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最佳途径。
??? 中医治疗糖尿病大致离不开“补”和“疏”。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症,并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三类。病因既有因营养失衡所致,“肥而多嗜,醇酒厚味,久之食饮酿成内热,津液干涸,愈消愈渴”(《医门法律》);也有“五脏柔弱者,善病消瘅” (《内经·灵枢·五变》),其病机特征则为因“疡潜”而造成阴虚肾亏肺热所致等。也就是说,人体气血不充沛,胰腺组织在缺乏营养的状态下工作,胰岛素分泌不充足,从而降低细胞对葡萄糖的代谢功能。另一方面,人体内滞积着大量的垃圾、毒素并分布于体液和组织细胞之中,而处在酸碱失衡、自由基泛滥和垃圾毒素环境中的细胞无法适应,一部分细胞逐渐死亡,有些细胞就“换种活法”,变异成无需糖分也能生存的异物,这就是西医所说的细胞膜胰岛素传导受阻,致使血糖不能进入细胞而滞留在血液中。所以,中医在调治消渴症所用之“补”,重在滋阴、温阳、补肾、养血,匡扶正气;中医的“疏”,则在活血化瘀、疏经通络、清热泻火、润燥固涩上下功夫。传统中成药“上品”中的“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十全大补丸”、“生津止渴丸”、“清胃消渴丸”、“益肾消渴丸”等,以及中药材中的“上品”如知母、枸杞、地黄、黄芪、茯苓、玄参、丹参、山药、三七、绞股蓝、天花粉等为主体的滋补方剂,还有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甲壳质”、“茶多酚”、“竹叶抗氧化剂”、“初乳素”等保健食品,广泛运用于糖尿病的调治之中,具有显著特色与优势。
??? 中医学将人体视为“完整的生命体”,以综合治理的方法来处理疾病问题,将人的机体能量、营养要素、抵抗能力,即精、气、血、津总称为“正气”;将环境气候之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疫疠瘟毒等“邪毒”,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以及不良生活习惯所致痰湿、气滞、血瘀、液浊等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因素总称为“邪气”。“扶正祛邪”就是解决“体虚”、“失调”矛盾,贯穿于防病保健和疾病治疗的两大法则。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