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发热疾病的诊断与经方治疗思路.ppt

培训课件--发热疾病的诊断与经方治疗思路.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方治疗思路 临床常用方包括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三仁汤、越婢加术汤等,主要药物有: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白蔻仁、石膏、苍术 经方治疗思路 6.瘀血久郁证 久病入络及妇人产后常见瘀血郁久化热,热入血分,证见身有痛处,口唇青紫,两目暗黑,口干不欲饮,胸腹满,烦躁,肌肤甲错,舌暗苔黄,脉虚缓。本证多与体虚并见,故治疗时矛盾重重,祛瘀恐伤正气,补虚又恐留邪助邪。 经方治疗思路 仲景对此提出缓中补虚法、下法、活血化瘀法等多种治疗大法,可供临证应用。治方可选大黄庶虫丸、大承气汤、红蓝花酒、抵当汤、桂枝茯苓丸等,药物可选桃仁、红花、水蛭、大黄、茯苓、丹皮、桂枝等。 经方治疗思路 7.阴虚内热证 本证多因热病之后余热未尽、慢性疾病久病伤阴、情志不畅郁热伤阴。临床多表现为午后潮热,兼见盗汗,手足心热,心烦,颧红,腰膝酸软,咽干舌燥而不欲饮,舌红少苔,脉细数。辨治中,不可只顾祛邪,不顾固本,当详加鉴别,不可见发热则一概以外感或湿热论治。 经方治疗思路 治疗则当养阴清热,方药可选依证选用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百合滑石散、小建中汤、酸枣仁汤、麦门冬汤等,药物包括:百合、地黄、知母、滑石、酸枣仁、太子参、麦冬等。 经方治疗思路 8.阴盛格阳证 素体虚寒或过食寒凉的病人,脉证呈一派寒凉,却见发热,屡施辛散、清热等法但发热难退,此乃阴盛于内,格阳于外,虚阳浮越所致,若一味施以攻,必难奏效。此类病人虚寒表现尤为显著,如畏寒肢冷,喜温喜按,关节冷痛,手足不温,腰酸喜温,纳呆脘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夜尿频,舌淡苔白,脉沉细。 经方治疗思路 治当温阳除热,常用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如“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药物包括附子、干姜、麻黄、芍药、甘草等。 经方治疗思路 药物包括附子、干姜、麻黄、芍药、甘草等。四逆汤擅长强心、抗休克、改善微循环,但其退热的机理则鲜有报道,有待进一步探讨。 经方治疗思路 病案 钟某,男,40岁。某日不慎淋雨,次日即出现诸小关节疼痛,并发热,大便1周未解,患者平素大便偏硬,舌红苔黄厚,脉弦,在外院经全面检查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经用激素治疗症状改善,但停药后疼痛、发热又作,遂求治于中医。 经方治疗思路 来诊症见:四肢多关节肿痛,伴不规则发热,口干,大便秘结,5日未解,纳呆,溲黄,舌红,苔黄厚,脉弦数,查体温38.8℃,血沉130mm/h,类风湿因子2310u/ml。 经方治疗思路 诊为历节病,证属阳明腑实,予大承气汤原方1剂,2小时后排出大便,复测体温38.2℃,次日体温降至37.5℃,关节疼痛大减,之后诸方均不离大黄枳实,每日大便通畅,疼痛亦逐日缓解,体温降至正常。2周后复查,未见发热,血沉43mm/h,类风湿因子458u/ml。 几点体会 1.临床中慢性病病情复杂,病程长,表现变化多端,正邪交争,辨治过程中,应遵循中医辨证的基本原则,整体考虑,审证求因,详辨虚实,对症下药,如果一概而论,滥用解表清热之法,对于虚证的病人,过用寒凉只能伤正,对于无表证的病人,过分发汗也会耗气伤阳。因此,准确辨证,合理用药,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几点体会 2.若病情失治误治,热邪深入营血分,则病情较重,预后较差。临床表现除发热外,还见热灼营阴及热盛迫血的症状,如:口干不欲饮,心烦,或吐血、衄血、下血,或皮肤斑疹密布,甚者谵语、昏狂、躁扰,舌多红绛,脉细数。证属难治。在治疗过程中,适当加用血分药,如丹皮、赤芍、丹参、三七等凉血活血。或可用犀角地黄汤加味求治,犀牛角常代以水牛角,酌加竹叶、银花,紫草、玄参等。 几点体会 3.在治疗过程中应提倡明确病因后根据病情合理使用西药。特别是那些体质差,抗病能力弱的病人,和那些脾胃虚弱,对口服药吸收能力差的病人,如果一味片面强调纯中药治疗,易致病情难以控制,同时也使病人体质更加虚弱,容易发生其他变证。所以一切治疗方案都应该以病人为中心,以有效为目的,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扬长避短,快速有效。 共勉 弘扬仲景学说 扬中西医之长 科学诊断 合理用药 发热疾病的诊断 与经方治疗思路 广州中医药大学 金匮教研室 关彤 几个概念 发热——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一般腋温37℃,尤其超过37.2 ℃,可初步认为发热。 发热疾病——以发热为早期症状或主要症状的疾病。 经方——专指张仲景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方剂。 思路——思考的线索。 让我们看几个病例…… 这是一段令人揪心的回忆 病例 男,23岁。7天前始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