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管理教案(3-4课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籍管理教案(3-4课时)

2013 至 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案 课程名称: 地籍管理 任课教师: 序 号 专业班级 2012国土资源调查 授课类型 02 讲授日期 讲授 课 题 第1章第2节中国地籍管理制度的历史发展 教学目的 要求 了解中国地籍管理制度的发展史,包括:中国古代、民国时期、近代台湾地区以及社会主义时期等阶段 教学重点 中国地籍管理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 各阶段中国地籍管理制度的特点 课时 2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过程 时间 教学方法、内容 5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5分钟 复习引入新课: 地籍的概念、分类、功能与作用,地籍管理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总论 1.2 中国地籍管理制度的历史发展 国家的出现是地籍产生的基本原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出现,地籍作为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土地状况的记录,成为了维护国家机器运行的工具。 1.2.1中国古代地籍管理制度史 1.地籍为税而设(始于公元前21世纪夏禹治水时期) 2.户籍为主、地籍辅助时期(始于公元前359年战国末期) 3.地籍与户籍平等地位时期(始于公元8世纪唐代中叶) 4.地籍地位提高时期(始于公元16世纪明朝中叶) 1.2.2 民国时期的地籍整理 1.北京政府时期的地籍整理 北京政府在1913年秋于内务部设立了全国土地调查筹备处,筹办土地调查和经界整理工作。 1915年3月全国经界局成立,制订了《经界条例》、《变更地籍章程》、《土地清册》等有关经界整理办法和规则;1916年3月,经界局在河北试办经界整理。 1922年颁布《不动产登记条例》,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土地登记法规;同年颁布《不动产登记条例施行细则》,意味着我国地籍整理开始步入法制化进程。 2. 国民政府时期的地籍整理 1923年设置了土地局,推行“平均地权”理念 1926年公布《土地登记征税法》,规定一切土地权利均需申请登记,领取证书后才享有法律保障 1930年《土地法》、1935年《土地法施行法》颁布施行,是国民政府地籍整理的发展时期 1933年内政部颁布《土地测量实施细则》,标志地籍测量制度的正式确立 1932年5月,江西省南昌县首次运用航空摄影测量 1934年8月国民政府成立土地委员会;1942年6月国民政府行政院下设地政署,实行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1944年公布《地籍测量规则》;地政署于1946年公布《土地登记规则》 国民政府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地籍整理制度,但是由于其政治上的原因,以及受当时科技水平、人才等限制,地籍整理的收效甚微。 3. 解放区地籍工作 1928年12月,共产党颁布了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律《井岗山土地法》;1931年12月又出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1932年到1934年,革命根据地进行了查田运动,进行了土地调查、清帐等地籍工作 1946年5月4日,共产党中央发出了《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各解放区轰轰烈烈地进行了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运动 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施行,它是一个比较彻底和完善的土地革命纲领,使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配合土改,各解放区普遍开展了土地清丈、划界埋桩、确权登记发证、建立土地台帐等地籍管理工作 1.2.3 近代台湾地区的地籍整理 在我国台湾地区,地籍整理是指地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就各宗土地的坐落、位置、界址、面积、使用及其全身关系加以精确测量、调查与记载,制成地籍图册,编成登记簿,以便掌握各宗土地状况,并在有土地分割、合并等增减及土地权利转移变更时,及时予以变更,以维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和完备性,为建立完善的地籍管理制度、实施土地政策及土地课税提供依据。 1.地籍测绘 地面测量 航空摄影测量 地籍调查 地籍图重测 土地复丈 2.土地总登记与建筑物第一次登记 特点: (1)登记要件。 (2)强制与非强制相结合。 (3)实质审查。 (4)绝对效力。 (5)设置登记储金。 (6)申报地价。 (7)资料公开。 (8)发给权利证书。 3.变更登记 (1)买卖登记 (2)赠与登记 (3)交换登记 (4)共有物分割登记 (5)征收登记 (6)照价收买登记 (7)判决、和解与调解登记 (8)拍卖登记 (9)其他转移登记 4.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