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水源流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潍水源流考 刘以贵,字沧岚,山东潍县人。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进士。 潍隶莱郡,自洪武九年始,县以潍名,是潍乃县之主水也。汉桑钦《水经》后,魏郦道元注,为天下水而作。于潍水也犹详志,潍县而反略,于潍水不详其源流,可乎?今据《水经》及注与经、史、子、集,凡有涉于潍水者,总萃为一篇,辨其所知而阙其所不知,以俟博雅君子讨论《水经》云。 潍水出琅邪箕县,郦注云:“琅邪,山名也,越王句践之故国也。句践并吴,欲霸中国,徙都琅邪。秦始皇二十六年灭齐,以为郡,城即秦王之所筑也。遂登琅邪大乐之山,作层台于其上,谓琅邪台,台在城东南十里,孤立特显,出于众山。上下周二十里余,傍滨巨海。秦王乐之,因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于琅邪山下。复十二年,所作台,基三层,层高三丈,上级平敞,方二百余步,高(广)五里,刊石立碑,纪秦功德。台上有神渊,渊主(至)灵焉,人污之则竭,斋洁则通。神庙在齐八祠中。汉武帝亦尝登之,汉高帝吕后七年以为王国。文帝三年更名为郡。潍水导源潍山,许慎、吕忱云:‘潍水出箕屋山。’《淮南子》曰:潍水出覆舟山,盖广异名也。东北迳箕县故城西,又西,析泉水注之,水出析泉县北松山,东南流析泉县东,又东南迳仲固山,东北流入于潍。《地理志》曰:‘至箕县北入潍者也。’潍水又东北迳诸县故城西。《春秋?文公十二年》:‘季孙行父城诸及郓。《传》曰:城其下邑也。’潍水又东北,涓水注之,(水)出马耳山,山高百丈,上有二石并举,望齐马耳,故世取名焉。东去常山三十里,涓水发于其阴,北迳娄乡城东。《春秋?昭公五年》《经》书:‘夏,莒牟夷以牟娄、防、兹来奔’者也。又分诸县之东为海区县,故俗人谓东诸城。涓水又北注于潍水。” 今考《一统志》,潍水出青州府莒州西北九十里,箕屋山之东,北达密州(明代《一统志》:“箕屋山,在莒州西北九十里潍水出此。”又“潍水,源出箕屋山东,北达宻州,汉韩信与楚龙且战,夹潍水陈即此。”)。密州今诸城,古迹琅邪郡城在诸城。孟子放于琅邪,即其地。《书?禹贡》:“潍淄其道。”《左传襄公十八年》,晋师东侵及潍是也。箕县或以箕屋山得名。汉《地理志》:潍水出箕县东北维山。谓箕县在密州莒县。今按莒州即莒县地。《淮南子》:“潍出覆舟”,载《地形训》篇。曰潍山,曰箕屋,曰覆舟,盖一山而三名。 《经》云:“东北过东武城县西。”注云:县因岗为城,城周三十里。汉高帝六年,封郭蒙为侯国。又北,左合扶淇之水,水出西南长(常)山,东北流注潍。按《经?脉誌》:潍自箕县北迳东武县西北流,合扶淇之水。晏谟(晏谟(约375年-约435年),青州临淄人。南燕时举秀才。东晋时期地理学家、南燕学者,齐相晏婴之后。)伏琛(晋人,作《三齐略记》)云:东武城西北二里潍水者,即扶淇之水也。潍水又北,右合卢水,即久台水也。《地理志》曰:“水出琅邪横县故山”,山在东武县故城东南,世谓之卢山也。西北流迳昌县故城西,东北流齐地。《记》曰:东武城东南有卢水,水侧有胜火木,方俗音曰:柽子,其木经野火烧死,炭不灭,故东方朔云不灰之木者也。其水又东北流,迳东武县故城东,而西北入潍。《地理志》曰:久台水出东南迳东武入潍者也。《尚书》所谓潍淄其道矣。 今考东武城古迹在诸城。《水经注》系“潍淄其道”之文于此者,以潍水自箕屋山流至诸城,注以析泉水、涓水、扶淇水、卢水四水并入,而潍流渐大故也。超然台在诸城北城上。苏子瞻自钱塘移守胶西,因旧台新之,作超然台。《记内》云: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经》云:又北过平昌县东。注云:潍水又北迳石泉县故城西。《地理风俗记》曰:平昌县东南四十里有石泉亭,故县也。潍水又北迳平昌县故城东,荆水注之,水出县南荆山阜,东北流迳平昌县故城东。汉文帝封齐悼惠王肥子永(卬)为侯国。城之东南角有台,台下有井,与荆水通,物堕于井则取之荆水,昔常有龙出入其中,故世亦谓之龙台城也。荆水又东北流注于潍水。又北,浯水注之,水出浯山,世谓之巨平山也。《地理志》曰:灵门县有高原()山,与浯一山,浯水所出,东北入潍。今是山,西接浯山。许慎《说文》言水出灵门,世谓之浯汶矣。其水东北迳姑幕县故城东,县有五色土,王者封建诸侯,随方受之。故薄姑氏之国也。阚骃(字玄阴,敦煌人,南北朝时北魏地理学家,著有《十三州志》十卷。)曰:周成王时,薄姑与四国作乱,周公灭之,以封太公。是以《地理志》曰:或言薄姑也。应邵曰:《左传》曰,薄姑氏国,太公封焉。薛瓒《汉书注》云:博昌有薄姑城。未知孰是。浯水又东北迳平昌县故城北。古堨此水以溢溉田,南注荆水。浯水又东北流而注于潍水也。 今考薄姑城古迹,《广舆记》谓在博兴姑幕城。《古迹广舆记》谓在莒州。 《经》云:又北过高密县西。注曰:应劭曰,县有密水,故有高密之名也。然今世所谓百尺水者,盖密水也。水有二源,西源出奕山,亦曰鄣日山。晏谟曰:山状鄣日,是有此名。伏琛曰:山上鄣日,故名鄣

文档评论(0)

tiang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