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申请资料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申请资料 》

    申请瓦斯防治能力评估资料            XXXX            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五日 目 录 一、煤矿发展概况、从事煤炭生产年限及近三年安全生产情况说明,企业及矿井相关负责人从业经历证明。 二、煤矿名单 三、煤矿瓦斯防治机构及人员配备文件复印件 四、矿井瓦斯防治系统设施情况的说明 五、煤矿瓦斯防治管理权限、管理程序规定,煤矿瓦斯防治规划、生产规划、年度目标制定及执行情况说明,煤矿瓦斯防治工作检查考核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说明 六、煤矿瓦斯防治方案、防治效果评价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的说明 七、近三年煤矿煤炭生产安全费用实际提取、使用和瓦斯防治资金投入的财务报表 八、其他应提供的材料 煤矿发展概况、从事煤炭生产年限及近三年安全生产情况说明,企业及矿井相关负责人从业经历证明          第一节  煤矿发展概况 一、矿井现状 XXXX煤矿现处于建设阶段。 矿井在2007年委托贵州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XXXX开采方案设计》和《安全专篇》,设计生产能力均为9万吨/年;2008年4月,贵州省煤炭管理局下发文件:黔煤规字[2008]227号《关于对XXXXX乡XXXX开采方案设计的批复》;2008年8月,贵州省煤矿安全监察局水城监察分局文件黔煤安监水字【2008】212号——关于XXXX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矿井获得施工资格后并未按原设计进行施工,而是对井筒方位进行了调整之后方开始施工,目前矿井三条井筒已施工1750米,工业场地平场完毕,部分地面基础设施已修建完毕。该工业场地地势较为平缓、开阔,水源丰富,有直接通至矿区的简易公路,交通较为方便,同时,该坡地为一旱地,无居民居住。主、副井、风井场地集中布置,采用斜井对全井田开拓,系统简单,工程量小,运输集中。井田北西面煤层露头附近XXXX煤矿工业场地改扩建后能满足矿井3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投资少,见效快,无需新修进场公路。 矿区采矿权范围由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为2,开采深度:标高,生产规模为万吨/年、矿井所在地理位置、交通情况地形地貌水系河流气象与地震当地居民有汉、苗族等。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洋芋等;经济作物有烤烟、苡仁米、油菜等。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地方经济、文化较落后,劳动力资源丰富。区内为并网电源,电力资源充足,能满足当地生产生活需求;水源丰富,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水季节生产生活用水相对比较困难。植被中等发育,水土流失较严重。云贵高原、主要自然灾害 、工程建设性质 、井田开拓与开采井田境界储量表设计能力及服务年限服务年限按下式计算T=Z可/1.×A 式中:T服务年限,a Z可可采储量,万吨A——设计年生产能力,万吨/年,按计算。1.4——储量备用系数,取1.。T=2308.53/(1.5×30)=50.0(a)井田开拓方式根据矿区内地形特点,工业场地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工业场地应选择在地势较为平坦,交通较为便利的地方;该矿井为,井口及工业场地的选择应利少占良田好土,少拆迁或者不拆迁村庄或房屋;。主井场地,,系统简单,投资少,见效快。,。 采用斜井开拓,该矿设有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三个井筒及一条排矸斜井,井筒特征井筒断面表井筒特征表采区布置采煤工艺及主要,稳定性一般底板以泥岩为主157KN;选用DJB1200/300型金属铰接顶梁。”三、四”排支护方式。柱距0.8m,排距1.2m,由于柱距过小过人困难,因此,支柱布置时应每隔3m留设一个0.7m的过人通道,最大控顶距为4.8m,最小控顶距为3.6m,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回柱绞车选用JH-8型。 3)工作面循环方式、作业方式的选择 矿井设计年工作日数为330天,地面采用“三·八”制作业,每天三班作业,每班工作八小时,井下采用“四·六”制作业,每天四班作业,每班工作为六小时,采取二采二准。 4)工作面生产能力 矿井年生产能力为,以一个采区一个炮采工作面达到生产能力,工作面布置在m,平均采高为1.43m,工作面回采率9%,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普采工艺,采用单体柱配合铰接顶梁支护,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矿井设计天L×Da×M×γ×C 式中:Q—生产能力(万/a); L—回采工作面斜长(m); Da—回采工作面平均采高(m); M—年推进度(m); γ—煤的容重(t/m3); C—工作面回采率%),取95%。 Q=140×1.43×1070×1.54×0.95 =1.3万吨/年 掘进出煤按5%考虑,计算得掘进出煤为万,矿井生产能力为满足矿井生产能力要求。m打一棵临时支护,煤壁落煤后及时挂梁,若顶板压力较大,可增设木垛。 采面上、下出口采用四

文档评论(0)

vdi93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