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4种药剂防治红足壮异蝽试验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种药剂防治红足壮异蝽试验研究.doc

4种药剂防治红足壮异蝽试验研究   摘要 选择1%苦参碱醇溶液、3%啶虫脒乳油、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5%鱼藤酮微乳剂等4种无公害药剂,在大龙山森林公园进行不同浓度喷雾防治红足壮异蝽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与选用的4种农药浓度高度线性相关,R20.9。其中1%苦参碱醇溶液1 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1 000倍液、5%鱼藤酮微乳剂8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关键词 红足壮异蝽;药剂;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103-02   红足壮异蝽(Urochela quadrinotata Reuter)属半翅目(Hemiptera)异蜡科(Urostylidae)壮异蜻属(Urochela)昆虫。主要为害榆、梨等树木,造成小枝死亡。成虫还为害果实,造成梨产量和品质下降。在安徽省,红足壮异蝽每年发生1代。5月中旬至6月初为交尾季节,约10 d开始产卵。6月上中旬初见若虫,7月上旬成虫开始出现,为害较嫩的叶片、枝梢和果实。10月上旬气温下降后,成虫则陆续寻找越冬场所开始越冬。近年来,在安庆市大龙山森林公园、天柱山森林公园、金紫山森林公园还发现其为害高山灌丛,并在主景区大量群集,骚扰游客,其臭腺散发出的臭味能引起游客过敏,威胁游客安全[1-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防治试验于2013年6月在安徽省大龙山森林公园进行。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安庆市城北,离市区15 km,呈南北走向,横跨市郊和怀宁、桐城二县(市)。大龙山四面环水,东依石塘湖,南临长江,西饮石门湖,北靠菜子湖。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32 km2,其中有林地面积120 km2、水域面积12 km2,活立木蓄积7.21万m3。   1.2 试验药剂   (1)1%苦参碱醇溶液。苦参碱是由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植株、果实经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制成的,一般为苦参总碱,其主要成分有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等多种生物碱,其中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最高。苦参碱的其他来源为山豆根[Sophora subprostrata(shandougen)]以及地上部分。苦参碱是一种植物源农药,只对特定的生物产生作用,在自然界中能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苦参碱对有害生物具有活性的植物内源化学物质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组化学性质相近、化学结构不相近的化学物质组成并共同发挥作用,因此不易导致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 在防治中,苦参碱不是对靶标害虫完全毒杀,而是控制害虫生物种群数量在允许的阈值内。   (2)3%啶虫脒乳油。化学名称为N-(N-氰基-乙亚胺基)-N-甲基-2-氯吡啶-5-甲胺,是一种新型广谱且具有一定杀螨活性的杀虫剂,其作用机理是,施药后啶虫脒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干扰昆虫神经突触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影响昆虫神经系统的神经信号传导,使得昆虫麻痹死亡。3%啶虫脒乳油具有触杀、胃毒和渗透作用,持效作用时间可以达20 d左右,对人畜、天敌、鱼类、蜜蜂毒性较低,影响小,用颗粒剂还可以做土壤处理,可防治地下害虫。   (3)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化学名称为4,5-二氢-6-甲基-4-(3-吡啶亚甲基氨基)-1,2,4-3(2H)-酮。吡蚜酮属于吡啶类或三嗪酮类杀虫剂,吡蚜酮对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口针产生阻塞作用,使害虫“停食”死亡,对多种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吡蚜酮具有触杀、内吸作用,既可以进行叶面喷雾防治,也可进行土壤处理防治。   (4)5%鱼藤酮微乳剂。鱼藤酮化学名为[2R-(2a α,6a α,12a α)-1,2,12a-四氢-8,9-二甲氧基-2-(1-甲基乙烯基)[1]苯并吡喃[3,4-b]糠酰[2,3-h][1]苯并吡喃-6(6aH)-酮,具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施药后,鱼藤酮与害虫的NADH 脱氢酶与辅酶 Q之间的某一成分发生作用,使得受药后的害虫细胞的电子传递链受到抑制,最后导致害虫行动迟滞麻痹死亡。   1.3 试验设计   试验选择6个试验区,总面积328.4 hm2。试验区共设置96个标准地,每个标准地面积60 m2,每个试验6个重复。在标准地内,选择3株生长健壮的阔叶灌木作为标准株,分别放置100头健康的活红足壮异蝽若虫,并用纱网将整个植株罩住,以防止红足壮异蝽迁移,同时便于清点红足壮异蝽数量。防治后,每天观测1次虫口减退率,连续观察5 d。各处理对应的药剂剂型和使用浓度见表1。标准地的布设见表2。   1.4 虫口减退率的计算   施药后,每天清点标准地标准株活若虫数,按照下面方法计算防治虫口减退率。每个防治区设立1株对照样株,同样放置100头红足壮异蝽若虫,不进行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