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堵水技术-to科麦奇4.7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油井堵水技术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钻采工程研究院 2011年3月 1.下小直径的封隔器到出水层位,座封; 2.从环空中注入适量暂堵剂,候凝; 3.从油管中注入化学隔板液; 4.堵水完工后封隔器留在井中。 THANKS! 二、化学堵水技术 (二)堵水工艺 ①处理半径 V = K·∑Hi×Ai×φi ——处理前后注入能力之比 ②注入量 ③挤注压力确定 挤注压力控制在大于高渗透层启动压力,小于低渗透层的启动压力的范围内。 ④施工挤注排量确定 H1 H2 L2 L1 2/3L2 2/3L1 二、化学堵水技术 1.注入参数设计 笼统注入 前缘段塞+主体段塞+后尾段塞 全井油管笼统堵水工艺:不动管柱,利用原管柱注入施工; 全井套管笼统堵水工艺:不动管柱,直接由油套环空注入施工(主要用于上部高渗透距低渗层距离太长的井); 分层注入:动管柱,起出生产管柱,下入分层堵水管柱。 二、化学堵水技术 2.段塞设计及优化 3.挤注工艺 汇 报 内 容 一、概 述 二、化学堵水技术 三、现场应用案例 四、CFD11-1油田堵水研究方案 五、CFD11-1油田堵水概念设计 三、现场应用案例 NB35-2-A18井活化稠油堵水 堵水体系:水分散活化稠油堵水剂 WZ11-4A15井有机凝胶堵水 堵水体系:有机凝胶堵水剂 三、现场应用案例 选井应以储量为基础,选择含水上升过快,产油量低,但剩余储量又较高的油井,一般原则是: 初期产能高,目前供液能力强,累计产油量低,动用程度较低; 具有明显的油水界面,油井出水层位清楚; 水驱控制高,波及体积大的区域内高含水井; 综合含水大于40%; 油井单层厚度较大,具有丰厚的剩余可采储量,一般要求单层厚度在5m以上; 油井动液面高,通过降低产水量,使液面下降,可提高产油所需的压差。 堵水井选井原则 三、现场应用案例 油田北区OIP:2995万方,采出程度:1.55%,采油速度:0.71%,含水:68% 构造:复式鼻状构造 北区含油层位:明下段和馆陶组顶部 平均孔隙度:37.8%, 平均渗透率:1664×10-3μm2 北区原油性质:1井区 40~60 cp(地层),163~364 cp(地面) 7井区100~400 cp(地层),1090~1942 cp(地面) 南区原油性质:400~900 cp (地层),979~3755 cp(地面) 北区地层水矿化度:4500mg/L,南区:1400mg/L 地层压力梯度为1.0MPa/100m,地层温度梯度为3.0℃/100m 1.油藏背景 (一)NB35-2-A18井活化稠油堵水 三、现场应用案例 15.4 (垂厚) 射开厚度 1257.0-1347.9 射孔井段 NmL 0油组 射孔层位 53.9℃ 油层温度 1338(50℃)cp 原油粘度 1721.0 m 人工井底 4.69% 沥青质 16.86% 胶质 4.62% 含蜡量 射孔套管内砾石充填 完井方式 常规定向井 井型 2005.06.07 钻井日期 708.00 1704.0 N80 244.48 2 102.62 202.62 K55 339.70 1 水泥返高,m 套管鞋深,m 钢级 套管尺寸, mm 序号 2.油井基本数据 三、现场应用案例 A18井管柱结构图 A18井管柱结构图 三、现场应用案例 A18井射孔数据 三、现场应用案例 措施前(2009年2月)平均日产量:液66.06m3,油9.75m3,含水85.3%。 A18井于2005年9月30日投产,初期产能20m3/d左右,含水3%。2006年4月油嘴上调,产液产油及含水迅速上升。进入2007年生产趋于平稳,但含水保持在85%左右波动。 3.油井生产动态情况 三、现场应用案例 油藏类型 单井构造位置 油藏出水类型 ①动态:A18井投产初期含水低,2006年6月含水开始快速上升,具有明显的底水特征; ②静态:从平面上分析,A18井距边水近,纵向上分析,Nm0油组9#小层与油水界面垂直距离3.4m,判断边水推进至9#小层底部并突进至油层,因此9#小层为主要出水层。 4.油井出水原因分析 / 657.0 / 合 计 顶 替 液 6.0 生产污水 四 解除近井地带及筛管有机堵塞 6.0 柴 油 三 封堵水流通道 620.0 水分散活性稠油堵剂 二 疏通底水锥进通道,充满环空 25.0 生产污水 一 备 注 用量,m3 名称 注入段塞 ②工艺参数设计:注入压力:<15.0MPa;注入排量:<12.0m3/h ③注入段塞设计: 三、现场应用案例 ①注入方式:油管笼统注入 5.堵水工艺设计 上油管线堵,停泵 管线刺漏,停泵 堵水作业总用量:6

文档评论(0)

a11666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