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第讲:个人品德建设专题——修德明道,锦心绣行.ppt

“道德讲堂”第讲:个人品德建设专题——修德明道,锦心绣行.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德讲堂 第五讲:个人品德建设专题—— 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贤人,有大圣。” 哀公曰:“敢问何如斯可谓庸人矣?” 孔子对曰:“所谓庸人者,口不道善言,心不知邑邑;不知选贤人善士托其身焉以为己忧;动行不知所务,止立不知所定;日选择于物,不知所贵;从物如流,不知所归;五凿为正,心从而坏:如此则可谓庸人矣。” 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士矣?” 孔子对曰:“所谓士者,虽不能尽道术,必有率也;虽不能遍美善,必有处也。是故知不务多,务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务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由。故知既已知之矣,言既已谓之矣,行既已由之矣,则若性命肌肤之不可易也。故富贵不足以益也,卑贱不足以损也:如此则可谓士矣。” 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之君子矣?” 孔子对曰:“所谓君子者,言忠信而心不德,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明通而辞不争,故犹然如将可及者,君子也。” 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贤人矣?” 孔子对曰:“所谓贤人者,行中规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富有天下而无怨财,布施天下而不病贫:如此则可谓贤人矣。” 哀公曰:“善!敢问何如斯可谓大圣矣?” 孔子对曰:“所谓大圣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辨乎万物之情性者也。大道者,所以变化遂成万物也;情性者,所以理然不取舍也。是故其事大辨乎天地,明察乎日月,总要万物于风雨,缪缪肫肫,其事不可循,若天之嗣,其事不可识,百姓浅然不识其邻:若此则可谓大圣矣。” 哀公曰:“善!” 一、道德与品德 1.道德:是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所支持的调整人们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个人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1.三因素说: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2.四因素说: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品德佳句 谢谢! ※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前习俗水平(9岁以前):个体没有内在的道德标准,取决于外在的要求。道德判断的基准取决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 --习俗水平(9-15岁):个体能按照家庭、集体或国家的期望和要求去行事,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 --后习俗水平( 16岁以后 少数人):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准则。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 惩罚与服从取向 朴素的利己主义取向 好孩子取向 遵守法律取向 社会契约取向 普遍伦理原则取向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 时期 发展课题 基本矛盾 影响人物 1 出生--1.5岁 学习信任阶段 信任----不信任 母亲 2 1.5岁--4岁 成为自主者阶段 自主----羞耻 父亲 3 4--5岁 发展主动性阶段 主动性--内疚 家庭 4 6--11岁 变得勤奋阶段 勤奋内感--自卑感 学校 5 12--18岁 建立同一性阶段 同一性---同一性混乱 同辈 6 18--30岁 承担社会义务阶段 亲密----孤独 伙伴 7 中壮年期 显示创造力感阶段 创造力--自我专注 8 成熟至晚年 达到完善阶段 完善----绝望、厌弃 道德认知的形成 道德知识 (道德概念、行为准则) 道德信念 (道德评价) 道德认识的心理层次 道德信念的确立是道德认识成熟的表现。 道德知识的领会 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及道德信念的确立 道德信念形成的标准: 懂得道德规范,掌握道德知识,而且相信它的正确性,并将之作为行动的指南

文档评论(0)

huang37168h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