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后现代主义文学视下的《白色旅馆》.docVIP

14后现代主义文学视下的《白色旅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4后现代主义文学视下的《白色旅馆》

侯现代主义文学视野下的《白色旅馆》 杨 春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系,北京 10089) 摘要: 《白色旅馆》是英国小说家,诗人,翻译家D.M.托马斯 基金项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资助项目 一、引言 英国小说家,诗人,翻译家D.M.托马斯的代表作《白色旅馆》,出版当年即获”和 “布克奖提名。 二、《白色旅馆》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 后现代主义认为:“对于今天的世界,决定论、稳定性、有序、均衡性、渐进性和线性关系等范畴愈来愈失去效用,相反,各种各样不稳定、不确定、非连续、无序、断裂和突变的重要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所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看待世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们的意识:它反对用单一的固定不变的逻辑、公式和原则以及普适的规律来说明和统治世界,主张变革和创新,强调开放性和多元性,承认并容忍差异。”[1] (p169)在小说《白色旅馆》托马斯……多重主题的特点使得小说文本充满不确定性,给读者解读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 其次,通过虚构人物丽莎的亲身经历,小说展现了二战期间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幕——巴比亚大屠杀,从而将虚构与写实、历史与现实的反思融为一体,模糊了现实与历史的界限,让读者体会到历史的真理并不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都应该通过历史反思战争和人性,从而重塑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 再次,充斥在小说里大量的幻想、白日梦模糊了语言符号和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在以超现实主义诗歌形式展现的小说第一部“唐璜”中,作者一开始就以梦幻的形式引出全书:“我梦见树木在遒劲的暴风雨中倒下,我厕身于其间。一片荒凉的海岸向我压来,我连忙逃命、吓得发呆。地上有一扇门,可我打不开我和您的儿子翻云覆雨。……[2] (p11) 在这部分描述中,叙事者安娜(丽莎)任凭自己被无意识引导,在没有时间和逻辑性的幻想王国里驰骋。诗中令人沉醉的性爱描写、离奇的暴风雨、洪水、火灾、雪崩、死亡等场景强烈地冲击着读者的感官。同时极富音乐节奏的诗歌语言将美妙的性事、刻骨铭心的痛苦、莫名的惊恐、神秘莫测的幻境融合为一个整体,迫使读者在这些五光十色、纷杂离奇的描述中参与和体验,以扑捉文本所体现的丰富内涵。 从历时走向共时(即时) 后现代主义小说彻底抛弃了历史时间因素,零散片段的材料就是一切,它并不给读者以传统意义上的,在历史变迁的线性中所获得的美感。这样,传统小说中所体现的决定论、稳定性、有序、线性关系便被不确定性、不稳定性、非连续性、突变等代替,从而给阅读不断带来惊喜和挑战。 小说《白色旅馆》叙述了主人公丽莎因心灵创伤患上歇斯底里症。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几经波折治愈了她的病症,但面对着整个人类的无序、动荡和暴力,他却无能为力。丽莎在弗洛伊德的帮助下走出了身心的困境,却无法逃遁在法西斯纳粹屠杀中最终丧命的悲剧。在《白色旅馆》中,作者托马斯采用了非传统的叙述方式,打破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和线状结构,以小说人物丽莎的梦幻和回忆串联起故事的主要情节,通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梦幻和记忆的间断性、跳跃性、不可思议性使得文本的叙述呈现出碎片化和不连贯。小说中人物的出场,情节的变化都跟随着丽莎的意识意念而流动,没有明确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分,一切都共存在丽莎的意识空间中。 小说采用的多角度叙事技巧和反体裁叙事模式进一步突现了文本叙述的非线性特征。小说由“序曲”、“唐璜”、“盖斯廷日记”、安娜女士”、“疗养地”、“昏睡的车厢”、“宿营地”七个看似独立实则前后联系的部分组成,叙事角度包括作者的客观叙述、女主人公丽莎梦幻人生的坦露以及弗洛伊德对丽莎病情的精神分析等。“序曲”部分全部采用的是书信的形式,通过真真假假的桑多?弗伦齐、萨克斯、库恩等人与弗洛伊德的信件引出了主人公丽莎以及她的诗和散文。小说第一部“唐璜”为诗歌形式,展现丽莎梦境中出现的种种奇怪的现象。第二部“盖斯廷日记”则以散文体的形式再现了第一部中的大部分情景,消解了小说的线性叙事模式。在这一部分里,叙事者安娜(丽莎)慢慢地梳理她的诗体梦境,试图解释在诗体梦境中出现的种种奇怪的现象。在叙述的过程中,作者托马斯还刻意的用较大篇幅罗列了从白色旅馆中寄出的出自老护士、秘书、神甫、女侍应生、裁缝、陆军少校、钟表匠、植物学家、面包师等人之手的明信片,从不同的视角展现了所发生的事情和人们不同的感受。这些明信片的出现破坏了文本独白封闭的格局,使小说呈现出后现代开放多元的文学特色。小说第三部分弗洛伊德成了叙事者,以分析安娜(丽莎)的病历为主。到了第四部,作者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了安娜病愈,重返舞台。小说第五部则是一部历史,详细地记录了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暴行。在魔幻现实主义的第六部“营地”中,丽莎死而复生,死去的亲朋好友也神秘地出现了,小说以神秘主义开始,又

文档评论(0)

exianwh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