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解读宅急送
解读宅急送
2002年10月30日,对于宅急送的所有人来讲,注定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根据财务报表统计,到这一天宅急送的总营业额达到近2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人民币,实现了突破亿元大关的历史性目标。面对眼前的辉煌成绩,有谁能想到,仅仅是在8年前,宅急送还是个仅拥有7个人、三辆车、一间10平方米办公室的小公司呢。然而,就在这短短的8年里奇迹发生了,宅急送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一跃而成为当今民营快运业的“领头羊”,其发展速度之快、业务扩展之迅猛,使许多业内同行都艳羡不已。成功的背后是太多的付出,宅急送的发展并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其间充满着艰辛和曲折,现在,就让我们不妨把目光回溯到8年前,再重新解读一下宅急送成长壮大的历史过程。
1.应运而生
1994年的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也日益改善。与此同时,人们对社会的服务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更方便、更迅速、更周到的服务需求促使许多服务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快运业便是其中之一。而当时,快运服务对于许多人来讲还是个新名词。『据权威机构统计』,1994年我国全社会支出的流通费用为17880亿元,约占GDP的20%,而发达国家仅为10%。如果将这笔费用平均降低一个百分点,全社会就能节约178亿元。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今后几年我国快运的需求总量将达到1500亿元,这是一块巨大而诱人的“蛋糕”,宅急送也正是在这一时刻应运而生的。
1994年1月18日,宅急送公司正式成立,她的到来马上就引起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1994年2月10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有了“宅急送”》;1994年4月2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北京街头“宅急送”》;2000年12月,《北京晨报》报道:《宅急送装备“全球定位”》;2001年6月6日,《科技日报》报道:《宅急送与首信公司合作建设物流配送系统》。2002年9月26日,新华社《参考消息》报道中国入世后物流业突飞猛进,对宅急送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称宅急送在提供送货到门服务的速递业中居业界龙头老大的位置。
而从宅急送成立的那一刻起,她就开始踏上了振兴民族快运业的漫漫征程。
2.结缘快运
说起宅急送,我们不得不先从宅急送的创始人陈平说起。陈平,1990年赴日本富士国际语学院读书。刚到日本的时候,他便被满大街“宅急便”古怪的车型所吸引。后来得知这就是被日本人称为“飞腿”的快运公司的运输车。而后一次亲身经历更让陈平对快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有一次一个国内的朋友到东京拜访陈平,因为走得急,将给大阪亲戚的礼物忘在陈平那里。从大阪到东京一趟花钱又要花时间,而当时陈平一没时间,二没钱,于是想到了“飞腿”——“宅急便”。当时的“宅急便”实行24小时昼夜服务,东京到处都有连锁店。工作人员看陈平是个穷学生,特意告诉他,可以对方付款。这种灵活周到的服务实在让陈平感动。两天后,陈平接到了大阪打来的感谢电话。“宅急便”快捷的服务给陈平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宅急便”与陈平的缘分也由此开始。
两年以后,陈平从富士国际语学院毕业,在香港一家经营食品的日本公司就职,负责健康食品的进口和推销。这些食品运到日本后,要分成若干箱,然后派送到许多商店。陈平一个人忙不过来时又找到了“宅急便”,一个电话或传真打过去,从分箱到派送,对方立马组织人员车辆,全部搞定。
1993年,陈平想回国发展,除了日元还能带回什么?他首先想到了“宅急便”。回国前半年,他托人从国内寄来北京市交通图,先熟悉北京的道路、车站、商店的位置,琢磨在哪里布点,一张地图被他用红笔、蓝笔勾勒得面目全非。
3.东瀛移花
1994年1月,陈平回到北京,成立宅急送北京双臣快运有限公司,当时只有一间狭小的办公室,七个人三辆车,在偌大的北京并不显彰。当时日本货运大王佐川急便捐赠亚运会几百辆运货车,车身上一个日本人身扛包裹甩步疾走的形象吸引了不少行人的目光,但是这车是做什么用的,大多数北京人并不知道。很少有人将“佐川急便”的标识与“快运”联系起来,那时“快运”在京城人的脑中还没有很清晰的概念。更不用说宅急送了,但正因为如此,才有机遇与挑战。
开业之初,尽管陈平在北京的国贸中心、赛特购物中心等繁华地点设了宅急送代办处,但第一天没有生意,第二天还是没有生意。第三天陈平坐不住了,把司机和车赶到马路上“扫街”,生意不好靠吆喝,自己给自己作宣传。
在中关村一带,宅急送的车沿途揽活,每当看到有人抱着电脑或大件他们就上前主动招呼,帮人家送到家或单位。第一笔业务只有一元钱,一个路人要到亚运村,将货运车当成了中巴车,给了他们一元钱。
起步艰难,为了生存,宅急送几乎什么活都接,代取衣服、修冰箱、换煤气、送蛋糕、送烤鸭、运鱼缸、接送小孩,甚至摩托车坏在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