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稿件】《讲话对代陕西文学的影响》.docVIP

【发表稿件】《讲话对代陕西文学的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表稿件】《讲话对代陕西文学的影响》

《讲话》对当代陕西文学的影响 李春燕 冯海虹 (西安工程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院 陕西西安 710048) 摘要:当代陕西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与母体延安文艺有着剪不断的脐带关系。柳青的文学创作直接受到《讲话》精神的熏染,而柳青的文学成就和文学精神又召唤着后辈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人;胡采的生活反映论与《讲话》精神一脉相承,陕西第二代批评者王愚、刘建军、蒙万夫、畅广元等人的文学批评观念均受到《讲话》精神的影响。《讲话》中包孕的人民性、实践性、民族性诸多文艺经验,不只对纠正当下文坛商业化、媚俗化倾向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构筑中华民族文化事业亦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讲话》精神;陕西文学创作;陕西文学批评;当代意义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1JK0241);西安工程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费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李春燕(1968——),女,陕西榆林人,西安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冯海虹(1964——),女,陕西榆林人,西安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教务员。 当代陕西文学以颇具实力的文学群体、斐然的文学业绩,在20世纪中国文学格局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地位的取得及产生的影响,在于陕西文学自觉地参与、融汇继而构成了当代文学的主流,得益于陕西深厚的文学沃土,特别是40年代发生在秦地本土上轰轰烈烈的延安文艺运动。当代陕西文学的发展与延安文艺母体有着无法剪断的脐带关系,既存在着历史镜像又存在着精神镜像。 一 延安:崛起的西部文化高地 陕西以独特的地理位置曾经谱写出辉煌的历史篇章,姜炎文化的起源,周秦文化的浸润,汉唐盛世的威仪,三秦大地数次蟠踞于华夏文化的主脑地位。然而时至近现代,陕西文化如同废弛颓败的古城,渐行渐远于中国文化中心。鲁迅曾放弃撰写长篇小说《杨贵妃》的初衷,1924年7、8月间,先生不惜旅途劳累奔波于西安,面对乱糟糟的老街僻巷、旧损残败的石碑古墓,废然感慨道:“连天空都不像唐朝的天空,费尽心机用幻想描绘出的计划完全被打破了,至今一个字也未能写出。”(1(的确,盛唐高爽俊朗的天宇已经消逝,关中大院里隐约飘忽的不过是个辽远的帝国之梦!然而,由于中国政治时局的风云变幻,现代以降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偏移西南,一度荒漠的中国西部承载起民族振兴的希冀,陕西再度成为中国文化的重镇。30、40年代的延安,这个偏僻山城一下走俏窜红成为热血青年心仪的圣地,从延安发出的声音乃至延安的思想行为,吸引着渴望自由的中华儿女并深远地影响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陕西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西部高地”[2]:延安的秧歌剧《兄妹开荒》、歌剧《白毛女》、歌曲《东方红》、秦腔《血泪仇》妇孺皆知,而丁玲、周立波、赵树理、孙犁、贺敬之等人的文学创作享誉全国。解放区的延安文学与国统区的重庆文学、西南联大学知识分子的文学创作汇聚一体撰写出新文学史上辉煌的一页,这三个中心全集中在西部地区。 延安文艺的繁荣与外来人的努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来自湖南的丁玲、周立波.康濯、柯蓝,来自东北的舒群、白朗、罗烽、萧军,来自四川的沙汀、何其芳、邵子南,来自浙江的陈企霞、陈学昭,来自湖北的陈荒煤、广东的草明、江苏的孔厥、山东的杨朔等人,他们将外来文化形式如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与烙有个性化情态的文化模块席卷一体,置放于延安地方风情与民间特色的本土文化上,锻造出全新的延安文化。陕西本土作家柳青、马健翎、杜鹏程等人亦不甘落后,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营养,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秦地具有本土特色的艺术品。“表面上看,延安文学多是由外来人创作的‘移民文学’,实质上却是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如马克思主义)、新兴文化与地域文化(如延安农民文化)深度融合的结果。”[3]延安文化并非如其地理表征意义上的闭塞滞后,她以开放的姿态、非凡的气概拟构建着中国的未来文化,杨家岭弯弯曲曲的黄土路上曾留下高鼻子、蓝眼睛埃德加·斯诺、马海德、史沫特莱、卡尔逊、斯特朗、白求恩、柯棣华、路易·艾黎等洋人的一串串脚印。在延安人、在中国人、在世界人的眼中,延安不再是荒芜的村野,而是恢宏博大的文化圣殿。 “西部高地”文化的崛起,是外来人与本地人共同经营的结果,把它作为一种文化文学现象来考察的话,亦是政治、经济、文化等无数个平行四边形的合力形成的。正如恩格斯《致约瑟夫·希洛赫》信中所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4]无数个平行四边形中,政治、文化因素至关重要,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当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1942年5月2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党内整风的基础上召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xienc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