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书简》预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的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汉代的史学家司马迁也说:人贵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南宋文天祥更是挥笔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俄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它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匈牙利一个进步作家裴多菲也用诗歌表达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学习目标: 1.把握作者描写景物的特点,把握描述的顺序 2.学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的方法,理解文章的主题,体会描述之中作者所蕴涵的情感 3.体会女革命者的情怀 作者简介 罗莎-卢森堡(1871--1919),德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革命家。被列宁誉为“革命之鹰”。代表作品有《资本积累论》《论俄国革命》等。 本文是女革命家罗莎-卢森堡于1916年7月至1918年10月在狱中写给革命家李卜克内西的夫人宋儒莎的信件之一。《狱中书简》是一本从敌人的监狱中寄给友人的书信集。 整体感知 1、你们看一篇文章,除了看内容之外,有没有注意文章的题目?这个文章的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书简”是书信的意思,说明这是一封信.“狱中”说明作者是个囚犯,是在监狱中写的信。 2、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是在“狱中”? 3、本文的文体是一封信,是?????????(人物)写给??????(人物)的信.猜一猜他们之间是???????关系 4.小组交流:这封信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先写作者在狱中花园里写信;然后回忆昨天发生的事情:拯救大孔雀蝶;白杨花絮飘荡奇妙景象;大雷雨后难忘的景色 5、小组讨论:从全文看,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写? 明确:从全文看,是按照倒叙的写法;从记叙昨天发生的三件事情上说,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 把表示倒叙的方式和时间顺序的标志(句子或词语)找出来 明确:表示“倒叙的方式”的标志:第一段中“我昨天是怎样过的呀!” 表示“时间顺序”的标志:上午……下午……六点钟(但是一会儿天暗了或傍晚)…… 课堂作业 学生思考与写作:你看作者把一天发生的事情说得多么有条理,又各有侧重.仿照这种写法,把你昨天所看到或听到的事情写出来,先列出提纲。 课后作业 1、朗读全文,并背诵最后一段。 2、思考课后练习 品读探究:第一段 1、作者身在监狱与外界隔绝,然而她的心是关不住的,那么她看到和听到了什么? 听到的:木管风琴的声音、树木的飒飒、 小鸟的合唱、杜鹃的啼叫声 看到的:黄醋栗树、女贞、枫树、小栗树、白杨、叶影、阳光、树叶上的水滴 2、然而这些景物是怎样的状态出现的? 丁香般芬芳的黄醋栗树、矮矮的女贞、尖叶的枫树、亭亭玉立的小栗树交搭着它们宽大的绿油油的手掌,枝叶扶疏的肃穆而慈祥的白杨、淡淡的叶影、闪闪的阳光。低沉的木管风笛、树木的飒飒声、小鸟愉快的合唱声。 3、作者身处逆境却对生活充满信心,从文章中那些语句能看出来? (1)我不禁大声说:你听, (2)这只小鸟歌唱得多愉快, (3)那么你这小小的生命也必须 恢复过来才是。 (4)拯救了这条生命我多么高兴啊! 4、通过作者的描写,你能感觉到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描写景物的吗? 发现生活中平凡的美。热爱生命。 品读探究第二,三段 1、找出文中写“我”忧郁的语句(找出文章中与整篇文章感情基调不一致的语句。) (1)我等着太阳,我觉得太阳在昨日似乎一定会,一定会出来。但是它竟没有出来,我变得忧郁起来了。 (2)凄凉地坐在窗口,天气闷热。 (3)我的头昏沉沉的像压着一块什么重物。(4)白云下面,在令人目眩的高空中。 2.景象的气氛如何?有给人阴郁的感觉吗?联系全文四处的描写,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文中有四处写到阴郁气氛,但全文并未给人阴郁之感。一是随后很快被愉快基调淹没。二是反衬,突出了生命的激情、鲜活亮丽的生命力对这阴郁的战胜、压倒;特别是最后一段,荡漾着作者蔑视、压倒、搏击黑暗的自豪无畏的情感,是理想的光华,是全文的高潮。 3、“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是鸟的感觉还是人的感觉?作者失去人身自由,为什么没有阴郁的感觉?(习题三1) 用拟人的手法表现的是人的感觉。 首先,文章的基调是愉悦和谐的。 其次,作者虽身陷监狱,却能充满乐观主义精神,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正视失去自由的现实,其愉快情调更是反衬、显得其人格的高尚。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