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上课用预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   以四十四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一生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前期: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主要是“兼济天下”。作品以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讽喻诗”为主,如《新乐府》《秦中吟》,三十五岁写《长恨歌》。   2.后期: 815年因造谣中伤被贬(宰相武元衡),从此过上了“独善其身”的生活。   另著有《白氏长庆集》(《琵琶行》) 白居易 湘灵 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悲剧 潜别离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口,鸟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偶然间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段悲剧故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但在读者心中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 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 第二部分分三层: 1、马嵬坡生离死别(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 2、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入梦来”) ⑴ 在蜀中的寂寞悲伤(“黄埃散漫风萧索”至“夜雨闻铃肠断声” ) ⑵ 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从“天旋日转回龙驭”至“东望都门信马归”) ⑶ 回宫后的睹物思人、辗转难眠(从“归来池苑皆依旧”到“魂魄不曾入梦来) 3、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结束)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 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临邛道士鸿都客, 能以精诚致魂魄。 风吹仙袂飘飖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五)、概述内容 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 “赐浴”、“侍宴”、“三千宠爱在一身”     ——人之常情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失度荒唐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艺术夸张 批判统治集团因腐朽荒淫而招致祸乱 1、作者用“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头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统领全诗,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2、杨玉环入宫的史实 16岁 → 寿王妃 21岁→ 见玄宗 为女道士 27岁 → 册为贵妃 开篇两句看似寻常,实际上起着提纲挈领、统领全篇意旨的作用,为全诗定下了情感基调。作为一国之君,不“重贤思治国”,却“重色思倾国”,作者的褒贬态度不言而喻。只七个字,就揭示了故事的悲剧根源,确定了全诗情节发展方向。 “倾国”一词,本来指能够使全国人为之倾倒的美色。但在这里,后人读出了它的另一重意义:“思倾国,果倾国矣!” 天 一 回 六 生 朝 眸 宫 丽 选 一 粉 质 在 笑 黛 难 君 百 无 自 王 媚 颜 弃 侧 生 色 , 。 , 。 杨家显贵 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从此君王不早朝 夸张 三千宠爱在一身 姊妹弟兄皆列土 不重生男重生女 侧面 杨妃入宫 一、 李杨欢爱 杨家显赫 这一部分既写了杨妃的入宫和李隆基对她的专宠,以至发展到纵情的经过,又寄寓了诗人对他们纵情误国行为的极大的痛心和无限的感慨之情 。 作用 交代长恨之因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