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金华建筑行业
第十篇 建筑业
金华素有“百工之乡”之称,尤其以“泥木匠之乡”闻名遐迩,具有建筑业的传统优势。
唐宋时期,金华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已初见端貌,特别是东阳木雕用于建筑装饰已呈特色工艺。明清以来,金华建筑业日臻繁荣和成熟。 八婺境内,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古建筑瑰宝。如始建于明景泰七年(1456)的东阳“卢宅肃雍堂”;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的武义“延福寺”;始建于南朝齐隆昌元年(494)的号称江南第一楼的金华“八咏楼”等大批房屋及市政工程,以及兰溪“诸葛八封村”,金华“山头下古建筑群”,武义俞源八卦星象村和郭洞村等一批古建筑村落。
民国初期,由包工头、师傅、普工组建的“老师班”,或承揽工程,或开设作坊。1928年东阳外出谋生各类工匠有82473人,其中尤以泥木工匠居多,东阳的“泥木工仓库”之称初成雏形。
建国前夕,金华城区有私人营造厂40多家。其中黄宝荣营造厂,有二三个固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其他营造厂均为泥木工匠个人或三五人合股经营。
1949年11月20日,“东阳建筑工会”诞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金华辖区内的第一个建筑业组织,为现东阳“中天建设集团公司”的前身。
1952年6月,“公营金华市建筑公司”成立。11月,武义木器厂并入,改为地方国营金华市建筑公司。是为金华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的前身。谋生于杭州、金华等地的金华籍、尤其是东阳籍的建筑工匠,成为组建浙江省第一、第三建筑工程公司的主力。
1953年后,金华各县都相继建立了县建筑公司或修建工程队。1953年-1957年是金华建筑业奠基、创业、发展较快时期。随后20年起伏较大,“文化大革命”期间,受严重创伤。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和邓小平关于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讲话,促使金华建筑业的传统优势得到了发挥。到1984年底,全市共有建筑单位89个,其中国营和集体经营单位13个,乡(镇)经营单位76个;在册人员8217人,其中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1000余人;流动资金140.89余万元。
1985年,金华撤地建市后,成立了金华市建工局,加强了对全市建筑行业的归口管理,使全市建筑业开始走上持续、快速、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轨道。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金华市建筑业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以富民产业引人瞩目,以支柱产业确立地位,以建筑大市受到重视”三个阶段。
金华市建筑业经过改革开放后十多年的突飞猛进发展至八十年代后期,逐渐成为一个“富民产业”而引人瞩目。乡镇建筑队伍异军突起,占领了建筑市场的大半壁江山。到1989年底,全市有建筑企业152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1家(金华市第一建筑公司),二级企业4家,三级企业26家,四级企业91家。利润超过50万元的企业 7家,税金超过50万元的企业有8家,建筑工人7.63万人,其中有高级工程师116人。施工面积507.1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75.98平方米。全市建筑业总产值7.07万元,利润1999.61万元,上交税金2355.23万元。
“八五”计划期间,建筑业在我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作用日益突出。特别是从1992年开始,实现了施工产值连续三年翻番,这在金华建筑业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到1995年,施工产值完成70多亿元,位居工业之后,超过农业,处于第二位,使建筑业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1994年7月,东阳市被浙江省政府首次命名为“建筑之乡”。1995年底,金华市委、市政府出发了一系列扶持促进建筑业进一步发展的政策。
1996年1月,金华市委、市政府首次召开了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提出了“振兴先锋产业、创建建筑大市”的工作目标;确定了“九五”计划期间创建建筑大市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到2000年底,全市建筑业从业人数20.97万人,施工企业413家,其中一级资质12家,二级62家,三级176家,四级163家。施工产值自1996年突破百亿大关后,至2000年,年产值已达到了151.38亿元,利润3.28亿元,税金5.19亿元,建筑业增加值37.01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6.7%,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巩固。全市共创出地市级以上优质名牌工程600余项,其中省级优质工程168项,部优样板工程和国优“鲁班奖”工程共15项;文明标化工地127项;优秀设计150余项。特别是2000年创“鲁班奖”工程2项,占全省年内创6项“鲁班奖”工程的三分之一。全市有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经济管理人员2.94万人,有资质的项目经理已有3656人,其中二级以上项目经理1315人。建筑市场几乎分布在祖国大陆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及10余个境外的国家和地区。千人基地、亿元市场主要分布在省内的杭州、温州、宁波和省外的上海、北京、天津、长春、西安、兰州、太原、武汉、重庆、郑州、长沙、广州、西宁等大中城市。2000年,金华市建筑业的各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