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勵志_常识_略论西方传教士在传播中西方文化的作用
第24卷第4期2010年8月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BaichengNormalCollege Vo.l24,No.4Aug.,2010 略论西方传教士在传播中西方文化的作用王丽红,周 广(白城市教育学院,吉林白城137000;通榆肯兴隆山中学,吉林通榆137200) 摘要: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教义,作为中西接触先锋的同时,不仅在华传播西学,实践西学东渐,而且向西方介绍中国和中学,在中国和西方都产生了持久的影响,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关键词:传教士;西学东渐;文化交流中图分类号:G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3118(2010)04-0028-03收稿日期:2010-06-20作者简介:王丽红(1968———),女,白城市教育学院教师;周广(1969———),男,吉林省通榆县兴隆山中学教师。 随着史学界对西方传教士研究的深入,如何辨证地看待西方传教士在华活动及其作用至关重要。传教士在介绍或传播中西方文化时,身份特殊,影响特殊,其贡献也特殊。本文从传教士在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角度,略谈西方传教士在传播中西方文化的作用。一、中西接触的先锋西方传教士向中国人传播基督教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里既有中西方政治上的对峙、军事上的冲突等显性背景原因,也有佛儒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对异域文化的排外性影响等内隐性原因。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由来已久。清初由于罗马教廷与清政府的“礼仪之争”,康熙帝遂下令禁教:“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传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此后清政府又进一步强化禁教令,因此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可谓举步维艰。到19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大门仍是紧紧关闭着,西方传教士虽屡遭摒弃,但仍不断来轻叩关门。1807年,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来华作新的努力。第一位来华的新教传教士是英国伦敦会的马礼逊,此后美国的美部会、圣公会、长老会、美以美会等也纷纷派员来华传教。但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只允许广州一地向外商开放,并对外商的活动范围、贸易形式和居留期限均作严苛的规定,“任何胆敢违犯中国朝廷禁令者必将面临严厉的制裁,对外国传教士尤其如此”。所以这些传教士来华无法深入到中国国内进行布教,在鸦片战争之前,新教传教士的活动除了广州、澳门及沿海零星一些地区外,主要在南洋一带。由于地区受限制,又没有以往在中国的经验可以借鉴,福音的传布效果并不乐观,如马礼逊在华25年才吸收了5名教徒,也没有创建教会。不过这些传教士成就的真正标准,不在于它吸收了多少信徒,而在于它为后来的工作所奠定的基础。鸦片战争后,香港割让、五口开埠通商后,有了条约保障的传教士们才将活动基地迁到这些地方,以后,又往内陆腹地迁移。这期间,除了传教士们的悉心传教布道,直接影响信众外,他们还出版了大量的宗教书籍。有的学者统计,仅在1843-1860年,香港、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等通商口岸就有434种书籍出版,其中宗教书籍329种,占总数的75.8%。这在当时我国报刊出版业极不发达的情况下,在西方宗教文化并不为多数中国人所知的情况下,其影响是颇大的。历史地考察我国基督教文化的渊源,西方传教士把西方的宗教介绍到中国,不仅使中国近代宗教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更给博大浩瀚的中国近代思想史增添了新的内容。西方传教士的努力对我国宗教文化以至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28二、西学东渐的实践19世纪以后,西方传教士开始在中国创办学校、出版书籍报刊,揭开了近代西学东渐的序幕。传教士即担当西学东渐的实践者。教会在中国所办学校取得惊人的发展。1889年,教会学校学生总数不到一万七千人。到1918年,教会学校约一万三千所,学生总数约三十五万名。估计到1926年,教会学校总数约达一万五千所,学生共约八十万名。而到了1937年,教会学校在校学生估计总数约一百万名,其中大学生约八千名,中学生约九万名,其余为小学生及一些神学院校学生。其中基督教重点放在大学,天主教则放在小学和神学。另据统计,在1914年,教会学校有一万二千多所,学生约二十五万名;当时中国官立学校共五万七千二百六十七所,学生共约一百六十三万名,与教会学校的比例:学校是五比一,学生是六比一,由此可见教会教育在当时的比重了。教会特别重视高等教育事业。据1917年日人统计,在外国人办的初等学校中,学生数占当时中国学生总数的4%,中等学校占11%,而在外人办的高等学校中,学生数占当时中国新式学校学生总数的80%。除普通教育外,在针对残疾人所进行的特殊教育方面,基督教会亦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首创之功,不可磨灭。所有这些学校的设立,为介绍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和人文学术,引进西方新式教育体制,造就一代新式人才,无疑起了开先河的作用,其对几千年的旧式封建教育,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客观上加快了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勝任力(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与运用.doc
- 務实以求真邓小平理论的实践风格.doc
- 勝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培训.doc
- 勝任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doc
- 動量守恒定律在多物体系统中的应用.doc
- 勝利油田陈官庄-王家岗地区深井钻井液技术研究与应用.doc
- 勝利油田油气集输总厂输油管道检漏系统的应用经验.doc
- 勝利电厂孤网运行时低周减载对策的研究.docx
- 勝券店长_淘宝开店赠品的意义.doc
- 勞务外包与劳务派遣的区别.doc
- 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docx
- 第十三章轴对称(复习课)1.ppt
- 15.1.2分式基本性质(2).ppt
- 期末冲刺(补全对话30道).docx
- 【华创证券-2025研报】2025年二季报公募基金十大重仓股持仓分析.pdf
- 【港交所-2025研报】景福集团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年报.pdf
- 【天风证券-2025研报】2025中报前瞻:关注预告日至财报日的景气超额.pdf
- 【国金证券-2025研报】连连数字(02598):跨境支付先行者,前瞻布局虚拟资产.pdf
- 【第一上海证券-2025研报】云工场(02512):云工(02512):IDC方案服务商,边缘云业务打造第二成长曲线.pdf
- 【东方证券-2025研报】主动权益基金2025年二季报全解析:重点关注科技医药双主线和中小盘高成长主题基金.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