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徐客专沉降观测评估实施细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郑徐客专沉降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新 建 铁 路 (至段)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 评估细则 2013年月 1 总则 1 2 工程概况 3 2.1 线路概况 3 2.2 主要技术标准 3 2.3 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 4 2.4 标段分布 5 3 沿线自然、地质特征 6 3.1地形地貌 6 3.2工程地质 6 3.3水文地质特征 7 3.4气象特征 7 4 组织管理 8 4.1 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8 4.2 单位职责 9 4.3 工作程序 12 5 评估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15 5.1 准备阶段 15 5.2 测量阶段 19 5.3 评估阶段 22 6 沉降变形观测 28 6.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28 6.2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28 6.3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29 6.4 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31 6.5 测量工作具体要求 32 6.6 特殊环境下沉降观测 34 7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35 7.1路基沉降监测剖面布置说明 35 7.2水准路线说明 50 7.3监测元件埋设说明 50 7.4监测频度及要求 55 8 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59 8.1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59 8.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66 8.3观测技术要求 69 9 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73 9.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73 9.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78 9.3观测技术要求 78 10 线下工程沉降评估 79 10.1路基工程沉降评估 79 10.2桥涵工程沉降评估 81 10.3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 83 10.4区段工程综合评估 83 10.5 特殊情况说明 84 11 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 85 11.1数据传输流程 85 11.2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 88 11.3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 90 附件 97 附件一:准备工作检查表、结果验收表及评估申请表 97 附件二:观测数据处理文件格式要求 100 附件三:附表 101 附表1 观测断面信息表 101 附表2 监测点信息表 102 附表3 沉降观测监测网使用台账 103 附表4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104 附表5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 105 附表6 桥梁沉降观测记录表 106 附表7 梁体徐变观测记录表 107 附表8 梁体徐变观测汇总表 108 附表9 沉降设计值表 109 附表10 断链表 110 1 总则 1.0.1 为统一至客运专线铁路(以下简称客专)对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确保沉降观测工作及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为评估预测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砟轨道铺设时间,确保铺设质量,制定本实施细则。 1.0.2 本细则适用于郑徐客专线下工程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未包括的内容应执行相关现行铁路设计规范、规定。 1.0.3 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能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1.0.4 沉降变形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沉降变形关系,以区段为单位实施。评估方法应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地质情况、工程措施确定,能够真实反映工后沉降状况。 1.0.5 沉降变形观测、评估过程是确定铺设无砟轨道的关键时间节点和关键工序的主要依据之一,必需加强“零周期”(即初始值)的过程控制。 1.0.6 工作依据如下: (1)[2006]158号);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4)《高速铁路竣工验收办法》(铁建设[2012]107号); (5)《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 (6)《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2]241号); (7)《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2]241号); (8)《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试行) 》(TB10621-2009); (9)《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10)《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工管技-2009(77号)); (11) 郑徐客专工程设计图纸、文件; (12) 铁及郑徐客专相关规定。 2 工程概况 2.1 线路概况 2.1.1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简称“郑徐客专”,下同)位于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境内,西起河南省郑州市,沿途经过安徽省,东至江苏省徐州市。线路西连郑州枢纽,与郑西客专及京广客专衔接,东街徐州枢纽,与京沪高铁衔接。正线长度361.937Km,其中河南省252.826Km、安徽省73.436Km、江苏省35.675Km。全线共设郑州东、开封北、兰考南、民权北、商丘、砀山南、永城北、萧县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ix4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