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坐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政府的作用
坐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政府的作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教育变革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症结,认为政府不但应该在其中发挥常规的法律、制度建设作用,还应站在领袖群伦的高度,以非凡的举措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本文独立提出了一个“胡萝卜+棒槌”赠地法案,以期为政府提供行为坐标。
关键词:政府、校企合作、教育变革
Abstract: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sticking point in development for modules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with education,and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during the education reform in our country.It deem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not only play a conventional role in the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but also promote,with remarkable acts,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with education,and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from a strategically advantageous position.The paper offers independently a Land grant act of “Carrot + Stick”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governments behavior.
Key words: government,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education reform.
“利维坦” (Leviathan)还是“守夜人”?这是个问题。在教育领域all over the world,围绕着政府在教育变革中应该承担何种角色,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争论像嚼炫迈一样根本停不下来……。然而,在有效调动社会资源、提高教育发展的效率又兼顾社会公平方面,毫无疑问,需要政府有所作为。纵观我国政府在教育改革中所起的作用,可以用狂飙突进、点石成金来形容。从建国初期的院系调整、拆分重组,到文化大革命的工农兵学员;从大学合并更名,到管理体制改革、99年后的大学扩招,无一不在彰显强势政府权力干预的威力。目前,一场规模宏大的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之变革,正在犹豫、疑惑中悄然展开。转型意味着高校办学理念、定位、体制、方式的全面转变,是地方本科高校从传统的、既定的“学术型态”向现代的、创新的“应用型态”的整体位移,是一场由社会经济需求倒逼的教育领域深刻变革。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已经率先垂范,打破学校本位模式、企业本位模式和社会本位模式的桎梏,继承和发扬实用主义大学理念,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形式开创了适应社会经济转型的教育改革,实际上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提供了一个可塑模型。在这场浩浩荡荡的变革之中,两届政府喊话的调门越来越高,从“校企合作”进阶到“产教融合”,显然是词义和语境的递进。但是,这仅仅是铜钱的一面,说的一面;而铜钱的另一面,做的一面,至少目前还只是个模糊的影子。
一、校企合作的背景
按照马丁·特罗(Martin Tero)广被接受的说法,当一个国家适龄青年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低于15%时,属于精英化教育阶段;15%-50%为大众化教育阶段。1999年之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有说5%左右)。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政府为了扩大内需,出台了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到2002年,毛入学率已达15%。随着大众教育时期的到来,教育质量下降、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并与社会需求多样化脱节等矛盾日显突出。
大众化高等教育与精英高等教育的区别,从根本上说,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办学层次的多样化、培养目标的多样化及(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精英高等教育培养的是理论型、学术型人才,大众化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实用型、职业型人才,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理应 HYPERLINK /s?wd=%E8%BF%A5%E7%84%B6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迥然。然而,当今高校从办学理念到专业设置,到教学方法,都没有脱离培养学术型人才的模式,学科专业趋同、人才培养同质化、服务区域经济能力弱、学生就业适应能力差。
而在高等教育的另一头,高职教育本身就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为提高竞争力,高职院校纷纷试水产教融合①、校企合作。这种模式使职业教育冲破了校园的围墙,将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