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郑单518玉米套种甘蔗试验研究.doc
郑单518玉米套种甘蔗试验研究
摘要 郑单518玉米套种甘蔗试验结果表明:郑单518春种产量在3 390.0~4 275.0 kg/hm2,该品种生育期105 d左右,株型紧凑,叶片上斜,在甘蔗地通风透光条件下,可充分利用品种之间在生长期时间差及空间度,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
关键词 玉米;郑单518;套种;甘蔗;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3;S566.1;S34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067-01
甘蔗作为糖料原料之一,在广西柳州市甘蔗栽培占极大的生产面积,是农民发家致富的农作物之一[1-2]。柳州蔗区蔗地套种早熟玉米,对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促进蔗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并稳定粮食生产,增加蔗农收入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按目前种植甘蔗情况看,无论是新植蔗还是宿根蔗,大部分地区蔗农的栽培管理方式都是以单纯的甘蔗栽培管理为主,在早期100~120 d甘蔗植株低矮,土地空间充分开阔,可利用这一时期的地利条件,间套种适宜的作物,以增加种植收益[3-5]。郑单518玉米品种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属紧凑型的早熟高产新品种,2009年经广西品种审定通过,2010年柳城县引进郑单518玉米新品种进行推广种植,为探索郑单518玉米在柳城县引进推广种植模式,2011年春季在该县大埔镇进行了郑单518玉米套种甘蔗的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柳城县大埔镇六休村六休屯进行。试验田为砂壤土,pH值6.53,肥力均匀,前作为甘蔗。试验玉米品种为郑单518;甘蔗品种为台糖22号。
1.2 试验方法
1.2.1 甘蔗种植地筛选。试验设3个处理,即新植地(A1)、二年宿根地(A2)、三年宿根地(A3),不设重复,品种播种面积约为666.67 m2。试验2011年3月15日按播种密度为2.25万株/hm2,隔蔗行种植,单行双粒播种,株距45 cm。基肥施复合肥300 kg/hm2,追肥施复合肥300 kg/hm2,中耕除草,适时间苗,整个试验区按虫情病情防治。6月28日测产验收。
1.2.2 玉米套种不同种植密度筛选。在1.2.1试验中筛选的最佳种植地上,设4个密度处理,分别为:2.25万株/hm2(B1),2.40万株/hm2(B2),2.55万株/hm2(B3),2.70万株/hm2(B4)。小区面积90 m2,不设重复。基肥、追肥各施复合肥300 kg/hm2,中耕除草,适时间苗,按虫情、病情防治。6月28日测产验收。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田间调查记载试验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及品种性状特征、抗性、甘蔗的生长情况,采样进行室内考种,各区分别选点收获称重、计算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性状表现
郑单518玉米生育期在105 d左右,比同时期间套种植的其他玉米品种如登海1号、东单60等早熟。在玉米生长势、抗倒性、抗旱性、耐涝性方面表现较好,后期玉米保绿性突出。该玉米品种在甘蔗新植地的株高、穗长、穗粗、行数、行粒数等优于二年宿根蔗地、三年宿根蔗地,品质差异不大。间套种密度在2.25万株/hm2时表现为植株较高大,玉米果穗长、穗位均优于其他间套种种植密度。在2.25万株/hm2套种密度下,甘蔗植株最高,达到85 cm;玉米套种密度为2.40万、2.50万株/hm2次之,分别为83、82 cm,玉米套种密度在2.70万株/hm2的甘蔗植株高度最低,为78 cm。
2.2 甘蔗种植地筛选结果
各甘蔗种植地处理间玉米产量存在差异,其中新植蔗地套种玉米产量最高达3 600 kg/hm2,二年宿根蔗地、三年宿根蔗地套种玉米均比新植蔗地低5.83%、3.96%(表1)。
2.3 玉米套种不同种植密度筛选结果
在新植蔗地套种郑单518玉米以种植密度产量为2.70万株/hm2产量最高,产量达4 275 kg/hm2,在种植密度为2.40万株/hm2和2.55万株/hm2时产量相差不大,以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产量最低,产量3 562.5 kg/hm2(表2)。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柳城县作甘蔗地间套种玉米种植,参试的玉米品种郑单518春种产量在3 390.0~4 275.0 kg/hm2。该品种生育期105 d左右,株型紧凑,叶片上斜,在蔗地通风透光条件下,可充分利用品种之间在生长期时间差及空间度,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该品种适合在当地甘蔗地间套种种植,其中在新植甘蔗地种植地产量最高、经济性状表现最好,抗倒性、耐涝性等农艺性状上有优势,有一定增产潜力,种植时可考虑增加蔸数,以达到该品种在甘蔗地套种的最佳产量。在试验过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