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婺源策應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考
PAGE
PAGE 8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论文·
婺源策应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考
滕伟新
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和温家宝总理指出“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的殷殷嘱托,“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发展”的实践。婺源作为鄱阳湖上游的一个县,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投入到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去。
婺源河流属饶河源头,为乐安河上游。星江河是婺源的母亲河,她与我县其他支流汇合一起,蜿蜒500余公里最后注入鄱阳湖。婺源要策应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构想,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构建科学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永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城乡协调的人居环境体系、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体系、繁荣稳定的生态社会体系,确保鄱阳湖上游的生态安全。婺源应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机遇,寻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充分发挥婺源的生态与文化优势,推动婺源经济社会各方面又好又快发展。
一、婺源策应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婺源,位于我省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土地面积2947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人口34万。因生态环境优美和文化底蕴深厚,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其基本优势是:
1、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建县,自古文风鼎盛,名人辈出,享有“书乡”美誉。自唐至清,全县共出进士552人,历代文人留下著作3100部,其中172部入选《四库全书》;朱熹、詹天佑等历史文化名人名扬中外;历史史遗迹、明清古建遍布乡野;徽剧、傩舞、徽州三雕(石雕、砖雕、木雕)、歙砚制作技艺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坑、汪口村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彩虹桥、汪口俞氏宗祠等三处13个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生态优美,物产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2、5%,有自然保护小区193个,挂牌保护的名木古树6000多株。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文化与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境内有世界濒临绝迹的鸟种黄喉噪鹛;有世界最大的鸳鸯越冬栖息地。良好的自然条件蕴育了众多地方特产,其中红、绿、黑、白“四色”特产(荷包红鱼、绿茶、龙尾歙砚、江湾雪梨)享誉古今。
3、区位凸显,交通便捷。婺源地处我国黄金旅游圈的腹地,周边分布有黄山、三清山、庐山、武夷山、千鸟湖、鄱阳湖、景德镇等名山、名水、名镇。一小时内有黄山、景德镇和衢州三个机场,景婺黄(常)两条高速公路(江西段)2006年11月正式通车,京台铁路(经过婺源)列入国家规划,婺源正成为江西对接长三角的前沿。
4、资源优越,产业良好。从发展旅游看,婺源“青山、秀水、古树、田园、英才、文脉、民风、民俗”八大资源;从发展茶产业看,良好的生态、适宜的气候、优良的土质、传统的习惯等,都为打响“茶乡”品牌提供了有利条件;从林业发展看,全县人平有10多亩山地,有丰富的竹木积蓄量,国家公益生态林也在逐年增加补偿标准,只要科学经营,有序利用,就是用不尽的“绿色银行”。还可以发展中药材、种花果、开发观农业等。
5、民风淳朴,社会和谐。婺源是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全省平安县和全省安全感调查公众满意县。沿袭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良好风气,邻里和睦相处,百姓安居乐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小额信用贷款等政策惠泽千家万户,全县呈现出平安和谐的社会现象。
二、婺源策应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了一定的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婺源改革开放稳步推进,资源保护取得实效,比较优势进一步凸显。主要表现在:
1、生态建设得到加强。2007年新造林3万亩,完成高速公路绿色通过绿化里程35公里,全民义务植树24、6万株,新增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46、2万亩,全县列入国家和省级补偿范围公益林达到154、7万亩。开展了林政管理体制改革,出台了《森林资源保护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责、权、利”相统一的林业管理新机制,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并成功创评“全国绿色小康县”和“首届江西十佳绿色生态县”。
2、环境保护取得实效。以年损失税收1000万元的代价,坚决关闭了天然阔叶林消耗大户迈尔泰木业公司和两家高耗能电石企业,对大部分小煤矿进行了关闭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力度,在建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100%;“三同时”执行率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476吨,化学需氧量削减450吨,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切实加强了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开展了饮用水源保护区排污口专项整治“5、31”
二、婺源策应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了一定的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婺源改革开放稳步推进,资源保护取得实效,比较优势进一步凸显。主要表现在:
1、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