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雨养区玉米种植密度对土壤棵间蒸发的影响.docVIP

東北雨养区玉米种植密度对土壤棵间蒸发的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東北雨养区玉米种植密度对土壤棵间蒸发的影响

东北雨养区玉米种植密度对土壤棵间蒸发的影响 孙仕军1,迟道才1,闫 瀛1,刘彦平1,王铁良1,尹光华2 (1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沈阳 110866;2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 110016) 摘 要:本文使用微型蒸发器对雨养农业区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玉米土壤棵间蒸发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棵间蒸发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呈现出减小的趋势。种植密度对相对土壤蒸发强度以及棵间蒸发与阶段腾发量的比值的影响与棵间蒸发一致,即种植密度越大,比值越小。影响棵间蒸发的两个主要因素叶面积指数和土壤表层含水率也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关键词:雨养农业;种植密度;玉米;棵间蒸发;节水农业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PAGE 46 东北雨养区玉米种植密度对土壤棵间蒸发的影响 孙仕军 迟道才 闫 瀛 等 PAGE 45 东北雨养区玉米种植密度对土壤棵间蒸发的影响 孙仕军 迟道才 闫 瀛 等 0 引言 玉米种植密度是影响其产量的关键因素。国内外学者对玉米种植密度的研究由来已久,如,种植密度与耗水量之间的关系,种植密度对叶面积、光合作用的影响等。植物种群密度增加通常可以提高产量,直到达到一个每单位面积最优的种植密度(Lang et al., 1956; Holt and Timmons, 1968)。胡柯等[2](2007)和孙锐等[3](2008)指出:玉米单株的叶面积呈现出下降趋势;而群体的叶面积、叶面积系数呈现出增高趋势。而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出向下抛物线趋势,即增加一段后出现下降趋势。陈传永等[4](2010)和胡萌等[5](2010)研究认为种植密度对玉米的光合特性有一定影响。有关玉米种植密度的研究报道很多, 大多是关于密度与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1]。但对作物种植密度与土壤棵间蒸发的关系研究较少。在一定耕作条件下,作物应当有最为合理的种植密度,使得产量较高的前提下无效耗水最少。本研究采用微型蒸发器对雨养农业区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土壤棵间蒸发进行测定,利用FAO推荐的模型对本地区的作物需水量进行计算,旨在为合理安排玉米种植密度,减少土壤棵间蒸发量,减少无效耗水提供依据。 收稿日期:2011-09-22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2009A630);辽宁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05KJT21002)。 作者简介:孙仕军(1969-),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农业节水方面研究。E-mail: HYPERLINK mailto:sunshijun2000@yeah.net sunshijun2000@yeah.net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于2010年5月至10月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综合试验基地完成。该基地位于北纬41°44′,东经123°27′,海拔44.7m,土质为潮棕壤土,耕作层平均土壤容重为1.55g/cm3,田间持水率为29.59%(质量含水率)。试验期平均地下水埋深为5m。试验场内设有自动气象观测系统,自动观测太阳辐射强度、空气温度与湿度、风速等相关气象数据。 1.2 试验设计与供试材料 本试验主要是研究种植密度对土壤棵间蒸发的影响,供试作物为玉米,品种为辽宁省农科院玉米所提供的国审新品种辽单527,在2010年5月9日进行播种。试验共设有五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4次,各处理之间的种植密度不同,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玉米种植密度设计 株/(667 m2) 处理号 处理1 处理2 处理3 处理4 处理5 密度 2964 3335 3706 4076 4447 1.3 观测项目及方法 1.3.1 土壤含水率的测定 本研究采用TDR测定0~80cm深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分别取0~10cm,10~20cm,20~30cm,30~40cm,40~60cm,60~80cm的土层,每个小区取3次重复。用烘干法和时域反射仪(TDR)同时进行。采集土样后,将留下的空洞,用细土回填密实,并与下次采集时与此点距离控制在50cm至100cm之间。TDR观测在预先布置好的观测点处定期进行。每7天测定一次,雨前雨后加测。 1.3.2 土壤棵间蒸发(E)的观测 土壤棵间蒸发(E)采用微型蒸发器,定期称重换土,雨后加测。蒸发器套筒材料为1mm厚镀锌铁皮,内筒内径为10cm,相应的外筒内径为12cm,筒高有10cm和15cm两种,15cm高的筒对应外筒直径为11cm,采用纱布和滤纸封底。观测时每一个测点都布置两种规格的套筒。 1.3.3 作物叶面积的测定 待玉米进入三叶期后,不定期的进行叶面积的测定,即观测玉米的叶长和叶宽,采用钢尺测量,每个处理选取3株玉米,最后结果取其平均值。叶面积指数用下式计算:

文档评论(0)

sa1fs5g1xc1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