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楊氏太极拳大中小架的实践与认识
杨氏太极拳大、中、小架的实践与认识 (2010-04-14 12:06:27)转载▼
标签: 体育
拳论云“先求开展,后求紧凑”。故有拳家将“开展、紧凑、守中”形式上的区别,作为判别杨氏
拳大、小、中架的标准。笔者以为不然。太极拳是练圆的拳,无圆不太极。此圆可无限大,亦可无限小
,故小架紧凑亦可开展,大架开展亦能紧凑,中架守中,既能开展,又能紧凑。究其何时紧凑、何时守
中、何时开展,皆取决“因敌变化示神奇”的需要,又岂能以固定不变的模式机械应对之。
还有拳家认为,“杨氏太极拳拳架按姿势的高低或动作的幅度分为大、中、小架”。笔者以为,此
说亦未能深入事物的本质,只是停留在“拳架形式”上看问题,而要弄明白杨氏拳大、中、小架的区别
,则区别不在形式而在内容,不在表象而在实质。
那么,杨氏拳大、中、小架到底有何区别呢?
小架即用架,今人习惯上称“少侯架”;中架即练架,今人习惯上称“健侯架”,此二架均为杨氏
拳母架;大架为母架的改造架,为杨氏拳子架,今人习惯上称“澄甫架”。
小架、中架与大架相比,内容、练法要丰富、复杂得多:同是揽雀尾掤手,小、中架有肩圈、胸圈
、腰圈三道圈,大架改造为一道胸圈;同为三趟云手,小、中架有一开一合、两开两合、三开三合之分
,大架改造为一开一合;同为两趟倒撵猴,小、中架有猫扑、採挒肘靠之变手,大架改造为一翻一开走
定势;同为玉女穿梭,小、中架含有偷桃、辘轳、簸箕、传梭等拳势变化,大架改造为只取定式走四隅
角;同为转身白蛇吐信,大架减去了小、中架雀鹊穿枝变手;同为左右分脚变转身蹬脚,大架抽掉了小
、中架中的挂树……篇幅所限不能式式列举。概而言之,大架是杨澄甫对父健侯、兄少侯拳架加以改造
之修定架。
小架是杨氏拳快架、用架、技击架,中架是杨氏拳的慢架、练架、功力架,大架是在杨氏拳原有用
架、练架基础上,出于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汰劣(如震足、发力等)存优、普及推广、改革更新等方
面考虑,而形成的杨氏拳新架。
这就是杨氏太极拳大、中、小架的实质。
武术是冷兵器时代的宠儿,杨氏拳用架、练架适应“露禅闯天下,班侯打天下”的需要,是纯粹的
武技拳学;而杨氏拳大架的问世、“定型”,则标志着杨氏拳从单一拳学向医疗体育、强身健体、养生
怡情、博击防卫等多功能的转轨。
杨氏拳小架圈小劲坚、刚猛霸道,动作秀美高难,健侯长子少侯先生独得其全,清末民初时成为该
拳系的代表人物。少侯性情孤僻暴燥,选择传人条件极为苛刻:“一不教看着不顺眼的;二不教不是学
拳料的;三不教经不起打骂的”,是个有名的“三不教”。小架学练难度较大,加之少侯教学循规蹈矩
、死板刻薄,尝言“祖宗的东西是不能改变的,我怎么学的就怎么教……”,学员难以耐受他那种残酷
的训导方式多敬而远之,因此,非有特殊机遇、缘分者不能得之,而这正是杨氏拳小架缺少传人的主要
原因。1925年陈微明《太极拳术》载:“少侯传田兆麟、尤志学等,许禹生亦从少侯学”;1937年吴图
南《国术概论》载:“少侯传东润芳、马润之、尤志学、田兆麟、乌拉布”;见著于媒体报导的少侯传
人有田兆麟、吴图南、顾履平、张虎臣(笔者按:2006年河北永年永年太极拳志》所载,与之相仿)。
从有关资料分析,诸前辈所练杨氏拳小架均与杨澄甫定型架的动作名称、动作顺序基本一致(笔者
按:此事可证大架源于小、中架,本文将在第三节《张虎臣先生传教的三个套路一趟拳》中展开论述)
,所不同者在于拳势复杂、拳速奇快、身法变化相异,风格不同而已……
杨氏拳中架螺旋折叠、乱环迷眼、动作优雅细腻,健侯先生是该拳架代表人物。健侯性情祥和,民
国初期太极拳面临发展机遇时年事已高,大部分弟子遵嘱转到其子杨澄甫名下,2006年永年撰《永年太
极拳志》173页载,健侯传人除长子少侯、次子兆元(早死无传)、季子澄甫外,门下只列许禹生一人。
吾师张虎臣先生言,健侯架和缓畅舒,不快不慢、不刚不烈,拳势如长蛇盘旋飞舞,练之极长功力
,是杨氏拳快架、用架的基础架。从1921年许禹生所著《太极拳势图解》观览,书中图片,虽有中架粗
框,却非中架原样,反而与杨澄甫1919年拳照(详见陈微明著《太极拳术》)无大区别。由此可证,许
禹生亦对杨健侯所传之太极拳做了改革,且改革的思路与杨澄甫基本相同(笔者按:清末民初,冷兵器
时代结束,是中国武术各种派别图生存、谋发展而互融借助、兼包并蓄的时期、故有识之士,特别是太
极拳的主要传人们,如杨澄甫、许禹生、吴鉴泉,王茂斋等,不约而同地在探索太极拳发展方向,从而
掀起了太极拳改革浪潮)。只是许禹生当时社会活动极多,直接从事太极拳教学机会极少,其传人除山
西王新午、北京张虎臣外,不见有其他传人的信息披露。
若议杨氏拳大、中、小架间有何联系?笔者以为三种架别练法不一,功能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