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健康评估的发热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疲乏无力、倦怠、肌肉酸痛、畏寒或寒颤 皮肤苍白、干燥无汗、四肢末端发冷 骤升型 缓升型 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败血症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见于结核病、伤寒、 布氏杆菌病等。 体温上升期 骨骼肌收缩 竖毛肌收缩 腺体抑制 血管收缩 特点 高热持续期 持续时间 数小时:疟疾 数天:肺炎球菌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 数周:伤寒 特点 头痛、皮肤灼热、潮红 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心率加快 开始出汗并渐多,口炎 食欲减退、腹胀或便秘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严重者) 骤降型 缓降型 体温下降期 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 疟疾、输液反应等。 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 特点:出汗多,皮肤潮湿;防脱水 高热持续期 体温下降期 体温上升期 特点 表现 产热>散热,体温上升。 皮肤苍白、干 燥,畏寒、寒战 产热≈散热,体温维持在较高水平 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加快、尿量减少 散热>产热,体温下降 大量出汗、皮肤潮湿、皮肤温度降低 防止虚脱 伴随症状 ①伴寒颤 ②伴结膜充血 ③伴淋巴结肿大 ④伴肝脾肿大 ⑤伴皮肤粘膜充血 ⑥伴皮疹 ⑦伴昏迷 三、伴随症状 【问诊要点】 发热时间的长短与起病缓急、有无恶寒、寒战或出汗,分析热型 伴随症状 传染病密切接触史、饮食不洁史、疫水接触史、手术史、流产或分娩史等。注意发病的季节地区。 身心反应 【相关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Hyperthermia /与病原体感染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有关 2、体液不足 Fluid Volume Deficit/ 与体温下降期出汗过多和/或液体摄入不足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发热代谢率增高及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有关 4、潜在并发症:惊厥 5、潜在并发症:意识障碍 复习思考题 什么叫发热?引起发热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发热分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临床表现? 常见热型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分别见于哪些疾病? 山东万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诊断学精品课程 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 症状:是在疾病条件下病人对机体功能异常所产生的主观感觉、自身体验或客观病态改变。 广义的症状还包括体征。 体征:病人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异常时的客观发现。多由医生通过客观检查发现(心脏杂音),少数可由患者自行感知(水肿、包块)。 症状是进行疾病调查的线索和问诊的主要内容,也是诊断的依据和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 教学目的 1、掌握各种常见症状的概念、常见病因、临床表现。 2、熟悉各种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 3、了解各种常见症状的伴随症状及诊断提示 第一节 发热 【教学目标】 1、熟悉发热概念、病因 2、掌握发热的临床分度 3、掌握常见热型、临床意义 4、熟悉发热的护理评估要点 5、掌握发热的主要护理诊断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发热的分度、热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个体对发热的反应 3、发热的问诊要点 难点: 1、发热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生理的联系 2、发热与相关护理诊断的联系 概念 发热(fever):体温调节中枢受致热原作用或体温调节中枢自身功能紊乱,使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热刺激 热敏神经元兴奋 冷刺激 冷敏神经元兴奋 调定体温37℃ 骨骼肌紧张、寒战 皮肤血管扩张 散热反应↑ 产热反应 ↑ 体温恒定在37℃ 体温正常范围: 腋温: 口温: 肛温: 36℃~37℃ 36.3℃~37.2℃ 36.5℃~37.7℃ 【正常体温】 【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 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 【病因】 1. 感染性发热:最常见(50-60%)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局部或全身感染。 2、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 fever)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吸收热) 机械性、物理或化学性损害(手术、烧伤等) 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致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 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 (2)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 (3)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亢、重度脱水 (4)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鱼鳞癣、慢性心衰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中暑、脑出血、安眠药中毒等(高热无汗)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范畴。 【发生机制】 1.致热源性发热:最主要 致热原 外源性致热原(微生物病原体及产物、无菌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等) 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 下丘脑 基础 代谢 运动神经 兴奋 交感神经 兴奋 骨骼肌 收缩 竖毛肌 收缩 腺体抑制 血管收缩 产热 排汗 血流 散热 体温 调定点 体温 ↑ 内源性致热源 外源性致热源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