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萃取技术概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膜萃取技术:基本概念 ① 被萃取相:与流动的试样水溶液系统相连的相为被萃取相; ② 萃取相:静止不动的相为萃取相 ③ 中性分子:被萃取离子与加入的某些试剂形成处于活化态的分子称为中性分子。 萃取原理 中性分子通过扩散溶入吸附在多孔聚四氟乙烯上 的有机液膜中,再进一步扩散进入萃取相中,中 性分子受萃取相中化学条件的影响又分解为离子 (处于非活化态)而无法再返回液膜中去,结果 使被萃取相中的物质(离子)通过液膜进入萃取 相中。 1、支撑液膜萃取方法 支撑液膜(Supported Liquid Membranes, SLM)萃取。通道的体积在10-1000ul的范围。 液膜的基体多孔聚四氟塑料,浸泡在合适的低水溶性的有机溶剂。 常见的膜溶剂有正-十一烷(n-undecane),二-正己基醚(di-n-hexyl ether)和三正辛基磷酸酯(tri-n-octyl phosphate)。 支撑液膜萃取的基本原理 碱性化合物(如胺)的萃取过程: 将多孔聚四氟塑料,浸泡在十一烷溶剂中,制成支撑液膜。 调高样品液的pH值,使得的试液中被分离物质胺不带电荷。 当样品液流过液膜分离器时,中性胺被萃取进入并通过液膜到达另一界面。 接受通道是充满酸性缓冲液的静态水溶液,中性胺分子接受质子形成带电物质进入接受通道。 RNH2 RNH3+ 十一烷 影响因素 (1)非活化态转化为活化态的能力(即中性分子) 在液膜萃取分离中,被分离的物质在流动相的水溶液中只有转化为活化态(即中性分子)才进入有机液膜,因此提高液膜萃取分离技术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如何提高非活化态转化为活化态的能力,而不使干扰物质或其他不需要的物质变为活化态。 (2)改变被萃取相与萃取相的化学环境 ① 调节溶液的pH值 可以把各种pK不同的物质有条件的萃取出来。 影响因素 以萃取阴离子为例: (1)把水溶液的pH值调至酸性即可进行萃取。此时阴离子和氢离子结合成相应酸的分子,它和溶液中原有的中性分子一起透过液膜进入萃取相,而阳离子则随水溶液流出。 影响因素(3) (2)进入萃取相的酸分子若遇到碱性环境则与周围的氢氧根作用又释放出阴离子而中性分子因为自由来往于液膜两侧,随洗涤过程进入清洗液,结果是水溶液中阴离子从被萃取相有选择的进入萃取相,而阳离子与中性分子则被排除在外。 (3)适当调节pH,也可以使进入萃取相中的中性分子有的电离(失去活化态)、有的保持分子状态(活化态)进一步提高萃取相中溶质的选择性。 (4)对阳离子,情况相同,条件相反。 影响因素(4) 4.改变聚四氟乙烯上的有机液膜,从而提高对极性不同物质的萃取效率。 由于有机液膜的极性大小直接与被萃取物质在其中的分配系数有关,极性越接近,分配系数越大,因此处于活性态的被萃取物质也越容易扩散进入有机液膜。 应用 液膜萃取分离法广泛用于环境试样的分离与富集。例如大气中微量有机胺的分离;水中铜和钴离子的分离;水体中酸性农药的分离测定等。 2、微孔膜液液萃取方法 微孔膜液液萃取(Microporous membrane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MMLLE) 装置与液膜萃取装置基本一样。它采用疏水性的聚四氟膜。液膜和收集相均为同一种有机溶剂。这样就形成水溶液-有机溶剂两相系统。而且收集相可采用静止或流动两种方式。如果收集相是静止的,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分配平衡是唯一的传质推动力。这时,分析物的分配系数越大或疏水性越大,则萃取率越高。如果连续或间歇泵入收集相的有机溶剂,可以进一步改善传质过程。 3、连续流动液膜萃取 SLM仅能使用十分有限的几种有机溶剂作为液膜,且存在液膜被穿透的危险。使用非极性溶剂如正十一烷、二正己基醚和三正辛基磷酸酯分离富集极性化合物时,萃取速率往往很低;当使用弱极性溶剂如二正己基醚时,液膜寿命较短。连续流动液膜萃取(CFLME)技术很好地克服了SLM的弱点。 基本原理 连续流动液膜萃取是建立在连续流动液液萃取和SLM 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液膜萃取模式,其流路示意图。由恒流泵(P1) 输送的样品与试剂首先在混合圈(MC) 反应生成中性化合物,然后与由微量柱塞泵或注射泵( P3) 输送的有机溶剂混合。目标物在聚四氟乙烯萃取盘管( EC) 中自动萃取入有机相。 Fig. 3  Schematic diagram of continuous flow liquid mem2brane extraction (CFLME)S. 样品( sample ) ; R. 试剂( reagent ) ; O. 有机溶剂(organicsolvent) ;A. 受体(acceptor) ; W.

文档评论(0)

bbnm588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