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下册作文指导(六) 学写游记 《清明游记——观赏砀山梨花》《砀山行》《梨花海》 清明游记——观赏砀山梨花 清明游记——观赏砀山梨花 人们都说四月正是去砀山看梨花的好时节。四月四日这天阳光明媚,我和妈妈一起去砀山观赏梨花。 经过两个小时的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目的地。我迫不及待地冲进梨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的梨花。阳春四月,牛毛似得春雨唤醒了沉睡的梨树,梨树欣欣然地睁开了惺忪的眼睛,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树芽舒展筋骨伸长着。含苞欲放的花骨朵也争先恐后地看着春天的美景。梨花一大片的,远远望去,像云朵飘落人间。梨花真多啊,多的像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梨花真美啊,美的像一个个穿着白纱裙的小天使,梨花真香啊,看的让人一闻就神魂颠倒。 接着往前走就来到了“梨树王”,梨树王枝繁叶茂,在这茂盛的绿叶中掺杂着一簇簇雪白的小花,绿叶衬着雪白的梨花,梨花围着绿叶,在阳光的照耀下十分美丽。再往前走就来到了梨树神,梨树神比梨树王还要高大粗壮,树上挂满了许愿符,都代表了人们美好的心愿,希望早日梦想成真。 砀山的梨花美啊!用一个词形容就是:“乌龙披雪”。 作者:董欣玥 砀山行 砀山在哪,从前一点印象没有,想象也一片白。只有梨的概念,将近萧县时,关于梨花节的特大幅的广告,一字一字挂在光秃秃的山腰,异常的醒目。我似乎想到北方人的酒量,出奇的大,又无比的爽。 满目的梨树,没有透牙,一色的枯枝,苍劲虬曲,向上伸展,高不过 两米。土地上也没有一丝一毫的绿色,时至初春,季节荒凉,顿生寒寂之心,既难想象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朵万朵梨花开”诗意,也不能目睹铺天盖地梨满枝头的热闹盛况。我们似乎来得早了。 砀山无非是个地名,让人记忆起梨子的一个地方,皖豫苏鲁四省交界的旮旯。查《现代汉语词典》没有别的解释,砀山,县名。再查《辞源》,竟有三四义。砀山,以此地出砀石而名,“砀”其中之意即带花纹的石头。然而却未见砀石,砀梨倒久负盛名。明清皆属徐州,1955年由江苏省划归安徽省。虽曰砀山,未见任何的山,不过是黄河南岸的冲击平原。满街是灰蒙蒙的样子,不小心会刮来一阵风,给你劈头盖脸掀来一蓬灰。这里的信用社还没有改为农村商业银行,可见这里还是贫穷的。一位篆刻的朋友结婚,电话里说贺礼一百两百差不多,而在我们南方早已翻番了。大老远跑去参加婚礼,当然一百两百是拿不出手的。 书法艺术圈里来了不少人,主人将我们这类客人安排在一个四星级的酒店,吃住想必由店老板花钱,然后晚上弄一个小型的笔会,给当地的老板们留一些笔墨。企业家出钱,艺术家出智。这是很好的创意。这在中原地区不算稀罕事,南方至今不甚作兴。四省环顾,河南、山东、江苏都是书法大省,唯独安徽是发展中的省份。不过这几年,安徽动作频频。 饭店安排早餐的,可刘平提议,一道上街喝羊肉汤,厚德、一勤和我只好赞同,这是皖北特色。街面很乱,地面仍有细软的灰尘,左顾右盼,似乎找不着这样的馆子。小吃摊又脏又乱,黑黢黢的。好容易找到一家,说有羊肉汤,门面桌凳七零八落,布满了油脂,烧羊肉汤作坊血腥味太浓,买了些油条和包子,要了辣椒油。闭了眼喝下去,味道独特,南方少见,与萧县的狗肉汤有的一拼。 将近20辆车从酒店出发,其中不少豪华车,开往砀山的农村叫郭庄,新郎是郭纲举,安徽小有名气的篆刻家,婚礼在新郎哥哥的房子里举行。长长的车队在皖北的这块土地上艰难行进,遇到一村一镇,都要放上几门礼炮,放炮专门有一辆车,炮如当年日本的迫击炮,响声惊天震耳。路两边尽是梨树林,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灰蒙蒙的村庄。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下,抖落掉一身的灰,精神也为之一振。到了郭庄,专人指挥,依次泊车。新娘新郎一下车,便是接二连三的放炮,我们几人紧捂着双耳。 这炮是本地造的,遇到逢年过节或者红白喜事,都要大行放炮之风,如果时光倒流70年,还以为是日本鬼子进村呢。如今呢,和平时期,炮难以派得上什么大的用场,只为喜庆添点热闹而已。无奈节庆之际礼炮用之过度,不惟伤人,噪音污染亦大。 满村子里都是喜气,除了自家充气式礼门外,沿线的门户都贴上了喜联和横幅,甚至电线杆上也有通红通红的喜气,书法专业,味道十足。村子里是很窄的水泥路,老乡们说是村里人集资修的。水泥路两边尽是灰尘,细细的,软软的,风一吹,尘土飞扬。这么细软的土,生出这么细嫩的梨。但那些搁在北风里的老脸,却是这般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