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耦合广义半刚性结构的有限元理论.docVIP

非耦合广义半刚性结构的有限元理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耦合广义半刚性结构的有限元理论

非耦合广义半刚性结构的有限元理论 郭成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710055) 摘 要 简洁地介绍了非耦合广义半刚性结构的有限元理论和实现细节;引用典型数值例题分析证明了其处理半刚性结构的特点。 关键词 半刚性结构,连续梁,刚架 Theory on FEM of structures with non-coupling general semi-rigid Guo Chengxi (Xi’an University. of Arch. Tech.,Xi’an 710055 ) Abstract Theory on FEM of structures with non-coupling general semi-rigid be introduced.Some details about FEM of general semi-rigid structures are discussed . By numerical examples it is shown that the results figured out by the moment distribution for semi-rigid continuous beams are reasonable. Key words semi-rigid structures, continuous beam, frame 记介质占有域(,其边界记为((,物理现象由定义于(∪((上的场参数F和a来描述, F和a通常以某种物理意义共轭(conjugate)。任取子域(e(( (见图1),借助于描述物理现象的弱形式[1,2]作数学处理(如能量原理,变分法或加权残数法等),子域(e上的物理现象通常可以表达为: 其中eF和ea分别是场参数F和a在子域(e上的值, eF0通常称为等效节点场参数,而 eK称为单元特性矩阵。在更广的意义上,场参数a可以异于ea,而呈所谓的节点半刚性,这时有: 子域(e上的参数ea与eF之间的关系记为: 则方程(2)可以表达为[3]: 其中 上式中I表示与eK同阶的单位矩阵。 令‖eZ‖为eZ的范数[4],例如取 由式(5)和(6)显然有 不难发现,式(3)(式(6)构成的理论体系在两个层次上表现出其广义性:以矩阵eZ理性而系统地引入了节点半刚性,为研究更广意义上的半刚性建立了理论框架,此其一;其二,通常的有限元理论框架表现为其特例。 就梁系结构而言,设构件轴线方向为局部坐标系的x轴,记 取矩阵eZ具有最简单的非耦合对角矩阵形式 就将通常的节点弯曲半刚性引入有限元分析中。利用这种非耦合广义半刚性结构的有限元理论进行分析,显然仅需在单元分析级别对式(5)和式(6)进行数值处理,之后通过坐标变换完成在整体结构中的处理(包括整体刚度的叠加和右端项的叠加),其余的过程与常规有限元完全相同。应当指出,在以精确方式(非用大数乘主元素方式)引进零边界条件的有限元程序中,这种处理方法要辅以弹簧单元在边界上来描述半刚性。 尤其值得强调,如此构筑的广义半刚性结构分析理论体系极易在现代有限元计算体系中实现。目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已经在WGL软件中完成了广义半刚性结构分析功能的开发。例1(例3给出了WGL软件处理的一些典型半刚性结构。 例1 图2所示截面为W14(22的三跨连续梁,弹性模量为E=2.9(104ksi, 每跨梁端都具有刚度为3.2(104 kip(in/rad的弯曲半刚性。试分析在横向均布荷载q=0.567kip/ft作用下的弯矩。(为方便比较起见,保留了文献[5]的英制计量单位,下同) 按照式(11),中跨单元的矩阵eZ: 取两端点为铰接边界条件,左右两边跨单元的矩阵eZ则分别为: 再在两端点处附加弯曲刚度为3.2(104 kip(in/rad的角弹簧单元来描述事实上存在的节点半刚性。WGL程序给出的计算结果见图2所示,其中括号中列出了文献[5]的计算结果,以资比较。 例2 图3所示为两跨单层框架,弹性模量亦为E=2.9(104ksi, 每跨梁端都具有刚度为4.5(104 kip(in/rad的弯曲半刚性。试分析在横梁承受均布竖向荷载q=160lb/in作用时的弯矩。 按照式(11), 横梁单元的矩阵eZ为: 图3中亦给出了WGL程序和文献[5]的计算结果(括号中)。 例3 文献[1]对图3所示的框架,在左右柱顶分别作用1.365kips和0.945kips的同向节点力(图4)来考虑风荷载效应。WGL程序和文献[5]的计算结果(括号中)见图4。 文献[5]引入固端因子(END(FIXITY FAC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