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防范于未然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问题导读 犯罪的危害? 违纪、一般违法、犯罪行为三者的联系?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目的和作用? 不良行为主要有哪些? 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 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作为一个合格现代公民,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 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知识拓展 家庭: 学校: 社会: 案例1: 近日,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人民法院审理一起义务帮工受害责任纠纷,经法院判决:由被告黄某某赔偿原告李某某医疗费、交通费、护理费、鉴定费等经济损失人民币5188.20元。 案例2: 某私营企业老板刘某,因长期不缴纳税款,被公安机关拘留。 案例中主人公的行为是否都是违法行为?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哪类违法?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案例3: 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12日对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一审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刑事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 防患于未然 探究一: ★阅读教材P95案例,讨论:犯罪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有什么危害? 1、对自己--葬送自己的未来,并且最终受到法律的惩罚。 2、对家庭--辜负父母的希望,可能使得家庭关系紧张,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3、对他人--侵犯别人的财产权和人身安全,损害他人财物、导致他人经济损失,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生命安全。 4、对社会--扰乱社会治安秩序,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败坏社会风气。 严重危害性 违法犯罪付出 的代价太大 一、认清犯罪危害 探究二: ★辩一辩,我们现在年龄小,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就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也不会受到处罚? ??? 我们正处于未成年阶段,受到国家司法的特殊保护。但是,我们要懂得:犯罪对自己、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对严重危害社会和违反刑法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同样要承担刑事责任。我们一定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心理上憎恨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人以后,无心学习,经常旷课。起初还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不但不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弄到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名同伙竞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中就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陈某作为好学生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 讨论: 违纪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探究三: ★阅读教材P96案例,思考并回答: 1、你身边有这样的未成年人吗?你知道他们犯罪的原因吗? 导致人们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主要有: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贪图便宜。 二、加强自我防范 2、绘制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从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犯罪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从违法行为到犯罪的轨迹。可见,违纪、违法和犯罪行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自律;加强修养,践行道德;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给我们划清了明确的是非界限 1、国家制订和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目的是什么?(P97) 2、国家制定和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作用是什么?(P97) 为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养成其良好的品行、有效的防御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 这部法律就设专章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为我们划清了明确的是非界限。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公共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响制品、读物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 的营业性舞厅等场所 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严重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 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6、多次偷窃; 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8、吸食、注射毒品; 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当达到聚众斗殴,多次参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9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