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首联、颔联(物、静)描写自然美景: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颈联描写动景(人、动):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4、白描 工笔: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意象),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作者描写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抒情方式 在抒情方式上,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 直接抒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赏析】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联想到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答:“朝雨”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景与情的关系: 寓情于景:只写景,通过情感语言来抒情 情景交融:景语即情语,“杨柳岸,晓风残月” 再如《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融情入景:通过特定意象来抒情 (2)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色彩。诗人塑造具体的诗歌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想),多见于咏物诗。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解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寓情于事: 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叙事之中。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5)用典抒情:用典也叫用事,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暗用等。 用典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是自比,还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叙事抒情:在古风作品中比较常见。例如杜甫《兵车行》、白居易的《卖炭翁》等。 表现手法 1、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柳叶的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运用巧妙的比喻,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 2、衬托 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烘云托月;正衬和反衬两类。 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 《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离家出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