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全分p析系统ppt
7.5 微流控分析芯片的应用 图7.12 芯片毛细管电泳的基本示意图 两种芯片毛细管电泳芯片结构 图7.13(A)细胞分析实验所采用的微流控装置的图像。(B)A中所示 的微流控装置中乳化和溶胞交点的示意图。实线表示本体流体流动的方向, 虚线是溶胞后标记组分的电泳迁移方向。 图7.14 细胞溶胞的CCD图像。(A)标记过Calcein AM的Jurkat细胞(在 白色椭圆形内)正被流体动力传输到溶胞处。细胞的图像有些变形,原因 是CCD摄相机的积分(曝光)时间与细胞流动的时间相比太长。箭头表示流 体在通道中的流动方向。细胞上不清楚的线和点是由于照相机读出时象素刺 目的闪光所引起的。(B)细胞遇到电场被溶胞荧光标记的组分被注射到分离 通道中,向正极迁移。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溶胞产物在通道中迁移的方向。 (C)所观察到的是分离两种荧光标记组分(用星号标出)的情况。 Mathies 集成芯片研究历史变化 目前正以此研究单细胞快速鉴定、蛋白组高速分离、宇宙空间生命研究 简单芯片 高密度集成 96-channel radial capillary array electrophoresis microplate Y. Shi et al. Anal. Chem., 1999, 71, 5354 7.3 微型全分析系统 7.3.1 导言 科学仪器在人类的整个科技发展过程中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在近代科技发展中反映得尤其突出。 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势就是微型化/集成化与便携化。当前,主要为 了适应生命科学发展的需要,分析仪器的发展正在出现一个以微 型化为主要特征的,带有革命性的重要转折时期。 自从Manz和Widmer于1990首次提出微型全分析系统(?TAS, miniaturized total analysis system或micro total analysis system) 的概念以来,经历了发展初期的冷落和彷徨,在短短的十几年中 已发展为当今世界上最前沿的科技领域之一。 2001年,英国RSC创刊Lab-on-a-chip(芯片实验室)。 2002年,美国Anal.Chem.将?TAS列入每两年一次的综述中,标 志着它作为分析化学的一个独立领域,已被学术界承认。并将微 流控芯片系统作为其主要发展方向。 ?TAS的目的是通过化学分析设备的微型化与集成化,最大限 度地把分析实验室的功能转移到便携的分析设备中,甚至集成 到方方寸大小的芯片上。由于这种特征,本领域的一个更为通 俗的名称“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 LOC)已经被日益地接受。 在分析系统微型化与集成化的基础上, ?TAS的最终目标是实现 分析实验室的“个人化”,“家用化”,从而使分析科学及分析仪 器从化学实验室解放出来,进入千家万户。 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s)是?TAS中目前最活跃的领域和 发展前沿,它最集中地体现了将分析实验室的功能转移到芯片 上的思想,其未来的发展将对上述目标的实现起到非常重要的 作用。 Microfluidic chip Sample preparation Mass transport mixing reaction Sample injection separation detection 作为分析化学的前沿技术,?TAS的迅速发展不仅是该领域科学 工作者不懈努力的结果,而且得益于微机电加工(MEMS)、生物 化学、材料学、微光学机械等多门学科最新成果的投入。 然而, ?TAS的实际应用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对分析系统来讲 要求达到既“微”又“全”,从总体上看,还仅仅是目标,离真正实 现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靠大力发展微流控技术;生物(阵列)芯片虽 然是很重要的生物检测手段,但难以在实际分析系统的“微、全” 方面发挥优势。 一个新学科的发展既需要强大先进的技术支撑,更需要先进的理 论指导, ?TAS在发展中还需要更多的基础理论来更深入地理解 和掌握物质在微米尺度流动状态下的行为,例如微米通道中的传 质、导热、吸附及微区反应规律等。这些都对相关的理论研究提 出了新的挑战! 7.3.2 微型全分析系统及微流控分析芯片发展简史 微流控分析芯片的出现在现代分析科学与分析仪器的发展中有其 历史的必然性。回顾近40余年发展历史会看到分析系统的自动化 微型化趋势早在1950s和1960s即已出现,其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 环境及材料科学的发展中对更多更准更快地获取物质成分信息的 需要。 Skeggs创始的间隔式连续流动分析(segmented continuous flow analysis, SCFA)是这一时期发展的有代表性的成功范例。其成功 之处在于首次突破了延续了200年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资料员工作内容.docx VIP
- P气瓶充装证考试题库及答案.doc VIP
- 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英语试卷 .docx VIP
- 2025年高考真题解析课件:2025年全国新高考二卷英语读后续写(课件).pptx VIP
- 贵阳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总则)——乌当组团.pdf VIP
- 图书出版合同(合同范本)7篇.docx VIP
- (正式版)D-L∕T 1770-2017 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充排水技术规程.docx VIP
- 《结构全寿命维护》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 VIP
- SI、PI协同的EMI分析—打印版.pdf
- Unit2 Travelling Around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