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人对南京饮食的观点 * * 南京饮食文化 南京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本邦京苏大菜,仅菜名的典雅就引吸了无数旅游者,如“六朝素翅”、“玄武三丝”、“莫愁鲜夹”、“秦淮什锦”、“白鹭菜核”、“雨花凤尾”、“梅花明珠”等等,诗情画意都在一席之中。京苏大菜的特点,在于口味醇和,咸淡适中,讲究原汁原味,酥烂脱滑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减其味。 有人说,到了南京就见识了“鸭文化”。南京的鸭馔,不负“甲天下”盛名,如今常见的,就有:盐水鸭、金陵烤鸭、料烧鸭、黄焖鸭、清炖鸭、珍珠鸭、松子鸭卷、香酥鸭、烩鸭舌掌、美人肝等等,都是席间佳肴。 小时候曾经看到过一句十分有名的诗句:“春江水暖鸭先 知”,本以为在鸭饮食文化异常兴盛的南京,成群的鸭子嬉戏 水上的情景一定随处可见,然而恰恰相反,不仅秦淮河上没 有一只鸭子,甚至连浩浩长江也没有一只戏水的精灵给刻板 的画面添加一丝灵动的色彩,于是时常纳闷,那街头巷尾四 处飘香的鸭子从何而来。玩笑归玩笑,南京的鸭子是不能不 吃的。与北京烤鸭不同,南京的盐水鸭则别有另一番味道, 肥而不腻,余香满口,细细品尝则回味无穷。 到南京,就不能不吃南京的鸭血粉丝汤。夫子庙边,秦淮河畔,华灯初上,热闹非凡。此时的你随便走进任何一家鸭血粉丝汤的店面,生意的兴隆都会 令你目瞪口呆。等了好久,终于轮到了你那一份,满满的一碗,雪一样的粉丝躺在碗底,顿时勾起了你的食欲。 三毛曾经把粉丝戏称为雨,说的就是它的滑润,柔韧,口感极佳的粉丝再配上浓郁淳厚的汤汁,风味极佳。当然鸭血是不能少的,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放上切的碎碎的鸭肠或小块的鸭肝,你便可以细细品味正宗鸭血粉丝汤的味道了。与鸭血粉丝汤配套吃的是南京另一样非常有名的小吃——小笼灌汤包,玲珑小巧的包子完全体现了南京饮食的最重要特点——甜,明明是做得很咸的包子,细品之下却有一丝淡淡的甜意,令北方长大的我忍俊不禁。 南京的饮食文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集中体现了包罗万象,集百家之长的特点。这里不仅有南京本地的正宗食品,还有各地不同的风味小吃。湖南路上的日本寿司店,韩国料理店,傣妹民族小吃店……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听人说,每年八月桂花飘香的时候是品尝南京桂花糕的最好季节,来得不是时候的我只能遗憾不已了。 吃在南京,是一种享受,也蕴含着浓浓的文化底蕴。青梅煮酒,评诗论画,饮着新鲜桂花花瓣做成的桂花茶,当真是其乐无穷,别有韵致。 “多哩美味专线”继续热闹,询问西餐厅的读者多了起来,看来 美味专线终于走出烧烤、川菜的寻常套路,为此多哩在昨日的 本报“国庆服务手册”特别专题介绍了南京的几家西餐厅。 在诸多电话中,有一通值得回味。 [电话记录]“你好,多哩美味专线” “我有几个朋友从济南来南京,晚上才能到,给我们的晚餐一点建议。我们3个人,预算为200元。” “……嗯,建议你们去狮子桥吃泰国菜。” “啊?这个……”(打进电话的MM有点发愣,估计是觉得泰国菜有点文不对题) “是这样考虑的。远方来的客人舟车劳顿,通常缺乏食欲,泰国菜的酸味调得很特别,可以开胃。其次,泰国菜味道浓郁,适合北方来的朋友,我们推荐香叶包鸡,大块的烤鸡肉,南京话就是‘杀渴’,上菜也快,明炉桂花鱼酸酸的,鱼肉细嫩,汤也好喝,此外推荐香叶西米,是一道甜品。3个人200元可以吃得非常舒服了。”“外地朋友来南京,第一顿吃泰国菜是不是没有南京特色?” “要说南京特色,只有去夫子庙吃秦淮小吃。”“我们不吃。”(MM态度很坚决)“晚餐选狮子桥也有道理的。湖南路很都市化而且有朝气,美食街特色明显,而且有几家店口味不错,饭后一路沿马台街时尚小店一路逛去,或者在湖南路上溜达,有都市夜晚的感觉。周边还有茶社和咖啡馆,继续聊天也不错。夫子庙嘛,另外找一个晚上去溜达溜达就好。” “的确如此,好像现在只有外地人才去夫子庙走马观花。”(这一点上MM相当认同) [感想] 这段电话记录很典型,国庆节就要到了,很多南京人都会进入一个迎来送往的过节模式。有朋自远方来,安排他们吃好玩儿好很需要费一番脑筋。“金陵夜生活”觉得,“南京特色饮食”这个概念有着很大的外延,不一定非得是秦淮小吃,特色美食街上的特色餐饮,往往更能体现城市的风格。说起南京风味,想起有次几个朋友回上海,买了绿柳居的素菜包给他们路上吃,没多久就接到朋友从火车上打来的电话:“太好吃了,一口气吃了4个,有这样的素菜包当晚饭,真是幸福。”从这一点来说,素菜包子以“打包”的形式被带走,或许比“堂吃”更能体现南京美食的滋味。 南京人的美食精神,并不局限于秦淮风味,这个城市对南北滋味的兼容并蓄,以及对平民化餐饮方式的热爱,更能表达特有的美食精神。 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