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情缘——怀凤英《牛郎织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夕情缘——怀凤英《牛郎织女》

七夕情缘——怀念严凤英《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与严凤英 ????????????????????????????????????????????????陆洪非 黄梅戏影片《牛郎织女》被禁铟了十五年,现在与观众见面了。主演这部影片的严凤英同志被四人帮迫害死去,广大观众曾为之痛惜。《牛郎织女》放映后,大家对她的怀念之情就更为强烈。 《牛郎织女》是1963在敬爱的周总理和陈毅同志关怀下,由外交部和文化部下达任务拍摄的。严凤英同志接受扮演织女这一角色时,表示一定要努力完成这个美好形象的创造,不辜负党的信任和广大观众的期望。当时,她拿出一封马来西亚华侨青年的来信。这位青年说,他和他的父母看到《天仙配》,对祖国的民族戏曲艺术无比喜爱,对社会主义祖国也更加向往。希望今后经常看到她主演的好戏。这样的来信,使严凤英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她当即搜集了很多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和歌咏牛郎织女的诗篇,以期加深她对角色的理解。 《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早见于《诗经》,流传到今已有两千多年。但是黄梅戏的传统剧目中没有这出戏,虽从京戏移植过这一剧目,也没有保留下来。这个神话故事适用黄梅戏的艺术形式表现,严凤英同志也很欢喜织女这个人物。 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民间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织女是王母的外孙女,在天上织云锦;牛郎是人间一个牧牛的青年,受兄嫂虐待。一天,老牛告诉牛郎,织女和别的仙女要到碧莲池沐浴,叫他去取一件仙衣,织女找衣服的时候,他去还给她,并要求她和他结婚,她一定会答应,牛郎就照样做了。织女和牛郎结婚后,生下一男一女。王母知道了,把织女捉了回去。老牛告诉牛郎,他可以反它的皮披在身上,追上天去。等牛郎挑了一双儿女追到天上,王母拔下发簪在织女后面一划,成了一道天河,把这一对夫妻隔开了。他们隔河相望,终日啼泣。后来王母允许每年七月七日由喜鹊架桥,让他们相会一次。这种传说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对婚姻自主的要求。牛郎织女是人民创造的两个热爱劳动的美好形象,王母则是破坏人们幸福生活的丑恶象征。我们根据民间传说,加以适当的丰富,写成了电影文学剧本。从剧本的构思到定稿,严凤英同志一直很关心。她把牛郎、织女的不幸遭遇和自己的悲惨经历联系在一起来体会。记得1963年春天,我们从黄山修改剧本回来,路过青阳,严凤英同志和我们在街上漫步,走到一座小桥旁边,她停了下来,向我们叙述了一段往事:1948年,18岁的时候到青阳来演唱黄梅戏,结识了一位青年大学生。这位大学生欣赏她的演唱艺术,同情她的不幸遭遇,她也就把这位大学生当做了知音人。不料正当这两个青年对未来生活充满着美好憧憬的时候,严凤英被青阳一个姓陈的恶霸关进了黑屋,几乎吞金而死。她说:我被关进一间黑屋,见不到阳光。屋子有门,也有窗户,但是我怕靠近门坐,也怕靠近窗户坐。我总是把窗户关得紧紧的,把门顶得死死的。因为门里、窗子里,经常伸进枪筒,或扔进匕首来。那时真是一天到晚心惊肉跳、失魂落魄地过日子。在一个冬天的夜里,受过一次毒打以后,我拿起了金戒指,几次送到嘴边,又几次缩了回来,还想活呀!……为了缓和她在回忆中的沉痛情绪,我给她开玩笑说:你还想等着和你的牛郎会面哩!她苦笑了一下,接着说:我被关进黑屋以后,听说他也被迫离开了青阳,以后再也没有见过他。他的家就在这座桥的东边。我们经常从这座桥上经过……她说到这里难过地停住了,有人念了陆游的两句诗: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严凤英同志又结合《牛郎织女》感慨地说:旧社会,随时遇王母,处处是天河啊!每当我看到严凤英同志表演织女被关在云房的那场戏,就想到她是倾注了被人关在旧社会那间大黑屋里的愤懑。 《牛郎织女》里有一句花正红时寒风起的唱词,没想到一句戏言竟成了谶语。在拍摄《牛郎织女》的那年,对黄梅戏、严凤英来说,都是花正红时。黄梅戏从民间小戏发展成国内外有影响的剧种。那一年同时在上海拍两部影片,除《牛郎织女》外,另有重拍的彩色宽银幕《天仙配》。有关方面还告诉我们:由于黄梅戏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欢迎,今后每年至少要拍一部黄梅戏影片。 严凤英同志当时才33岁,是一位艺术上已经成熟而精力充沛的青年演员。为了黄梅戏这个剧种的进一步发展,在摄制《牛郎织女》的过程中,我们在黄山的桃花溪畔和上海的黄浦江边,曾多次谈到如何丰富黄梅戏的上演剧目问题。她曾建议在创作现代戏的同时,把我国一些古典名剧,如《牡丹亭》、《长生殿》移植到黄梅戏的舞台上来。她希望不论是现代戏或者古装戏,在形式上都要能发挥黄梅戏载歌载舞的特长。严凤英同志的戏路子很宽,既有表演古装戏的技能,又能很好地演出现代戏。1952年冬天,黄梅戏到上海演出,人们赞许了她的多方面的才能,并说:她演出《蓝桥汲水》,身段、水袖几乎都可与昆曲、京剧媲美,而且眉宇之间,时时使人感到她是一个有着悲惨身世而强自挣扎的

文档评论(0)

paj9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