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学生游行 5月1日,北京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就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 5月2日,北京政府密电中国代表可以签约。蔡元培将外交失败转报学生。 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学生代表发言,号召大家奋起救国。最后定出四条办法,其中就有第二天齐集天安门示威的计划。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 “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货币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并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随后,军警给予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 学生游行之代表人物 学生游行之代表人物 学生游行视频片段 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什么,有不同看法。一种看法:科学,民主。1949年后,中共阐述为:爱国,自救,科学,民主。一说:不屈不挠、忧国忧民、敢于奉献、敢于斗争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 小结 五四运动之功——自由思想之表达、批判精神 五四运动之过——对传统思想批判过激 五四运动的最大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巴黎和会 学生游行 1919.5.4 1915 1919.1.28 政府拒觉签字 1919.6.28 五四运动大事记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 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 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 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鲁迅 胡适 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即巴黎和会。共有27个国家参与(不包括战败国和苏俄)。会议标榜通过媾和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实际上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帝国主义战胜国分配战争赃物,重新瓜分世界,策划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会议。 废除势力范围 撤退外国军队、巡警 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 撤消领事裁判权 归还租借地 归还租界 关税自由权 废除“二十一条 作为战胜国,中国向巴黎和会提出条件八条: 当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后,群情激昂,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定于1919年5月4日齐集天安门举行学界之大示威。各路爱国人士也纷纷支援这次学生的大规模游行,并给与了强有力的支持。一时间,全北京都被笼罩在对外国霸权主义以及对国内内贼的愤怒中。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游行队伍不断壮大。 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 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 说的便是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罪状 游行队伍前往东交民巷使馆区示威,被中外军警无理阻拦。游行队伍转奔赵家楼胡同,放火烧了曹汝霖的住宅。 罗家伦: (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绍兴柯桥镇江头人。五四运动中,亲笔起草了惟一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并在5月26日的《每周评论》上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党的最高领袖。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绍兴县)人,。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五四”运动中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多方营救被捕学生。被迫辞职后,多次赴欧洲英、法等国考察教育和讲学。 郑振铎(1898~1958)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生在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市)。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时期,对中国新文化运动发生极大影响的两个文学团体之一。 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北京高师师生热烈欢迎5月4日被捕八勇士返校。被举起的八人自左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