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成煤条件 形成煤同时具备的两个必要条件: (1)大量的植物长时间持续繁殖。(古植物条件) 有人曾做过实验估算:5-10m厚的植物遗体能形成1m厚的泥炭,时间约需400~500年;而5-10m厚的泥炭能形成约1m厚的褐煤,时间约需上万年。还有人根据成煤过程中的变化,估计10m厚的植物遗体堆积层可形成1m厚的泥炭,进而转变为0.5m厚的褐煤或0.17m厚的烟煤。可见,只有当植物大面积分布,且持续繁殖才能形成储量丰富的煤田。 (2)植物遗体要有合适的保存环境,即植物遗体不致于完全被氧化分解。 沼泽:一种特殊的自然综合体,地势平坦低洼,排水不畅,土壤水分极为丰富,植物生长季节长,水草茂盛,花色瑰丽,植物遗体堆积在地表常年过湿或有薄层积水的环境中。逐渐分解发酵形成松软的泥炭。(古自然地理条件) 古气候条件 首先,气候能影响植物的繁殖。大家都知道,干旱的气候环境,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植被稀少;寒冷地区,植物生长缓慢,只有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最适易植物的生长繁殖,植物非常茂盛。 其次,气候控制着泥炭沼泽的发育。当年平均降水量小于年平均蒸发量时,只有少数有水源补给的低洼地区可能沼泽化。而当年平均降水量大于年平均蒸发量时,可导致低洼地区大范围沼泽化。所以,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最适易成煤。 地壳运动条件 地壳运动是地球运动、发展、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对成煤的影响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控制作用沼泽的形成与发展 当地壳发生沉降运动时,可以使近海平原或内陆洼地积水,引起沼泽化,形成沼泽。而且沼泽的面积大小、覆水深度、演化过程都受地壳运动控制。 ②地壳沉降速度直接影响泥炭层的沉积厚度。 综上所述,在地质历史时期,聚煤盆地只有同时具备植物、气候、古地理和地壳运动这四个条件,且相互配合默契、持续时间长,才能形成煤层多、储量大的重要煤田。 2. 成煤过程 当植物死亡后,遗体堆积在沼泽中,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转变为泥炭或腐泥,随着地壳沉降运动,泥炭、腐泥被埋到地下深部,经过物理化学作用、地质作用,逐渐演变成腐植煤或腐泥煤。 根据成煤过程中影响因素和结果的不同,成煤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泥炭化作用(或腐泥化作用): 高等植物的遗体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转变成泥炭的过程。 泥炭化作用的同时,低等植物的遗体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转变形成成腐泥。 煤化作用: 由泥炭转变为腐植煤的过程,或由腐 泥转变为腐泥煤的过程。 (1)泥炭化作用与腐泥化作用 第一阶段:氧化分解和水解作用 植物遗体被沼泽中的水掩盖后,最初是处于泥炭沼泽的表层,由于表层覆水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又有大量的有机质提供养料,很适易微生物的生存,水中含有大量的需氧细菌,植物遗体在需氧细菌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分解和水解作用,转化成结构简单、化学性质活泼的有机化合物。例如:纤维素经需氧细菌水解后形成单糖,木质素被氧化分解成芳香酸和脂肪酸,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 (1)泥炭化作用与腐泥化作用 第二阶段:厌氧分解 随着地壳的沉降和植物遗体堆积,分解产物和未分解的植物遗体被埋到泥炭沼泽的中层和底层,氧化环境逐渐被还原环境取代,这时需氧细菌的数量不断减少,厌氧细菌的数量显著增多,在厌氧细菌的作用下,植物有机组分发生厌氧分解,其中纤维素、果胶经厌氧分解生成丁酸、醋酸等产物,蛋白质分解产生氨基酸,脂肪分解成脂肪酸。 另外,在厌氧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物之间,分解产物与植物残体之间又不断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逐渐化合形成腐植酸、腐植酸盐、沥青质、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氢等。 研究表明,由植物转变成泥炭后,其化学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植物中所含的蛋白质全部消失了,在植物中占主要地位的纤维素、木质素也所剩无几;而植物中原本没有的腐植酸在泥炭中的含量却相当高。元素组成上,泥炭的碳含量比植物高,氢、氮的含量有所增高,而氧、硫的含量降低较多。 泥炭的有机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腐植酸 腐植酸是由高分子羟基芳香羧酸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具有酸性,是一种无定形的高分子胶体物质,是泥炭中最主要的成分。 (2)沥青质 它是由分解产物经化学合成作用形成的,也可以由树脂、树腊、孢子等转化而成。 (3)未分解或分解不完全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 (4)角质、树脂、孢子等稳定组分。 (2)煤化作用 根据作用条件的不同,煤化作用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成岩作用:由泥炭变成具有岩石状的褐煤。 变质作用:褐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二章第3节 冲压模具设计——弯曲模.ppt
- 第二十三讲废水天然生物处理工艺.ppt
- 第二十一章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课件.ppt
- 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之滔滔黄河.ppt
- 第二十章复习课(正式).ppt
- 第二章 Servlet基础.ppt
- 第二章第一节高锰酸钾制氧气.ppt
- 第二章电光效应.ppt
- 第二章电梯的机械系统第三节.ppt
- 第二章 电视基本原理.ppt
- 2024年江西省高考政治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pdf
- 2025年四川省新高考八省适应性联考模拟演练(二)物理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 2025年四川省新高考八省适应性联考模拟演练(二)地理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 2024年内蒙通辽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docx
- 2024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 (一模)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一)化学试卷(含答案).pdf
- 2024年安徽省高考政治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pdf
- (一模)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一)生物试卷(含答案).pdf
- 2024年湖南省高考政治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docx
- 2024年安徽省高考政治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