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室各岗位及操作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实验室各岗位及操作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按照《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YX-BS-011]
九、仪器维修保养操作
1、仪器表面污染:仪器外表面可附着有各种生物因子;临床标本对流经的管道可造成污染;标本对仪器台面造成的污染。
2、气溶胶污染: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可在环境中长时间存在,其传染性既与粒子的物理性质有关,又与粒子中所携带的致病微生物的特性有关;打开标本流经的管道时可产生传染性气溶胶粒子污染。
3、维护中的受伤污染:对仪器日常保养、消耗部件更换、内部清洁保养过程中易造成维护人员的身体损伤,产生潜在感染风险。
十、科室日常清洁消毒操作
1、直接接触污染:任何实验室污染的废弃物在收集、归类等时均可经直接接触造成操作人员的接触污染
2、泄露和泼洒污染:容器破裂可造成生物材料的泄露;容器倾倒可造成生物材料的泼洒。
3、刺伤接种:破碎的玻璃以及针头等尖锐物品可能造成工作人员的刺伤,当其污染有生物因子时可能造成相应的直接接种。
4、气溶胶污染:任何布物等的抖动可产生气溶胶粒子;任何带盖的容器在开启盖子时可产生气溶胶;任何污染材料的直接运送过程中可产生气溶胶。
十一、标本运送接收
1、院内标本运送:开放性标本中致病微生物可能通过经口、经粘膜或破损皮肤等途径导致传染的发生;护工在运送中的意外事件,如与人碰撞风险、单子遗失等也曾有发生。
2、泄露和泼洒污染:闭盖容器破裂可造成标本泄露污染环境和运送人员或其他人员;容器倾倒可造成标本泼洒而致环境和人员污染。
3、容器表面污染:标本采集时或发生泄露、泼洒时可导致容器外表面污染而具有潜在危害.
4、高致病性微生物标本运送的生物安全风险:主要为各种原因造成的气溶胶污染或容器破损是高致病性微生物标本运输中的最大风险。
5、标本接收:主要是运送过程中标本泄露、泼洒及容器外表面污染造成的工作人员接触污染,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手套上岗,在疑为高致病性病原体感染时,要特别注意呼吸道传播,尤其是泄露或泼洒后的气溶胶污染造成的播撒。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