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林同炎与美洲银行大厦.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林同炎与美洲银行大厦

林同炎与美洲银行大厦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1、人物简介 林同炎,原名林同棪,西方常称之为?T.?Y.?Lin。华裔美国工程专家。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12年11月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书香门第。1931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1933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硕士学位,其毕业论文《直接力矩分配法》,轰动美国建筑界,被命名为“林氏法”。1933-1943,参与成渝铁路建设,设计桥涵1000多座。 1963年,林同炎在《美国混凝土学会(ACI)学报》上发表题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与分析的平衡荷载法》的论文,提出了概念清晰、便于计算的荷载平衡法,成为继弹性应力法和极限强度法之后的第三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1969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该学会的“预应力混凝土奖”改名为“林同炎奖”,这是美国科技史上第一次以一个华人名字命名的科学奖项。 预应力混凝土是法国工程师费莱西奈1928年发明的,而林同炎则将其发扬光大,推向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桥梁结构应用预应力技术,建筑结构也广为采用)——因此林同炎被称为“预应力先生”当之无愧。 经典工程 林同炎一生设计了许多经典工程,获得了非常多的奖项,其中一个著名的经典工程就是美洲银行大厦。 美洲银行大厦位于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林同炎设计于1963年,高61米,地上18层,地下2层。一开始,预应力混凝土初期,由于设计合理,比混凝土结构轻很多,常被认为偷工减料,大家怀疑它的抗震性能。1972年12月23日,尼加拉瓜首都马拉瓜发生6.5级强烈地震,市中心511个街区成为一片废墟,而这座18层的美洲银行大厦巍然不倒,周围已经是一片废墟,就在它前面的街道上,地面上下错动了?1/2?英寸。但这个?18?层的大厦的损坏却仅限于电梯井壁联系梁开裂。 下面两幅图分别是地震前和地震后的画面。 图一 地震前 图二 地震后 概念分析 在对大厦进行抗震设计的时候,林先生运用了一种反向思维。并非一味的增加结构的刚度,而是在该强的地方强,该弱的地方弱,甚至故意在某些次要部位进行削弱,以控制破坏形式,来吸收地震能量并减小结构对地震的反应。他在设计时把思维的着重点放在反面:采用框筒结构,刚柔相济。在一般情况下,建筑物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外力;而当受到突如其来的强烈的外力作用时,可由房屋内部结构中某些次要构件的开裂,使房屋的总刚度骤然减弱,从而大大减少对地震力的反应。这种以建筑物次要构件开裂的损失来避免整个建筑物倒塌的设计思想就突破了一般常规思维的框架,突破了以刚对刚的正面思维模式,从而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少有的奇迹。 美洲银行大厦的设计有着刚柔相济的特点。刚:通过密柱深梁的框筒和内部剪力墙形成的筒来抵抗水平力,形成筒中筒结构体系。柔:剪力墙之间的连梁在地震过程中开裂,耗能,降低结构刚度,减小地震作用,从而形成多道设防。 其次要说到其筒体的优势。首先,如果是独立剪力墙,竖向的两片墙平面外受弯,抗弯能力可以忽略不计;连成筒体后,竖向的两片墙承受拉压力,因为力臂很大,所以效果明显。密柱深梁框架的受力形态类似于剪力墙,所以刚度比普通框架大很多。? 林先生在美洲银行大厦的设计中提出了很多新型设计理念和技术。例如双连梁理念,通过增大跨高比,设置斜交叉配筋,让梁发生弯曲型破坏。 4、参考文献 [1] 林同炎. 结构概念和体系. 中国建筑出版社.1999 [2] 林秋明. 世界建筑及桥梁大师林同炎. 闽都文化.2015 [3] 蔡上国、王季深. 林同炎与预应力学. 中国科技史料.1985 马那瓜中央银行大厦 马那瓜美洲银行大厦 马那瓜美洲银行大厦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