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桑兵大众时代的小众读书法.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桑兵大众时代的小众读书法

摘要] 所谓大众时代的小众读书法, 是要向特定读者群提示与读书有关的下列各点: 一是历代读书之法, 二是读历代书之法, 三是一般读书之法, 四是读书与治学。自清季改行西式学堂的教学方式, 后来又受到故意与前人立异之言的误导, 读书逐渐变异为读教科书或是一味翻书找材料, 真正意义上的读全书知本意, 已是一种奢侈行为。可是对于有志于学的新进而言, 要想成为读书种子, 应当懂得放眼读书的必要与把握读得懂看得完的门道, 读书治学才不至于终生参野狐禅。   [关键词] 读书 治学 大众 小众 历代之书 ?   一、不懂才要学 ?   编辑《读书法》, 是想为大学本科以上程度和一般有志于人文学科的爱好者提供一本方便的参考书,以便寻得门径, 可以循序渐进地读懂浩如烟海的古今中外书籍。诸如此类有利于新进学习寻找进入堂奥之道的门径书, 共计划编辑4 种, 已经出版了《近代中国学术思想》、《近代中国学术批评》、《国学的历史》等3 种。就今日的普遍程度而言, 这类浅显的入门书或许已经有些深难, 因而对于以上层级或许也不无参考价值, 因为不读书或读不懂书显然已经不是初学者才面临的困惑, 只要程度适合, 有所裨益,好读书者都不妨翻看。与之相应, 还有《程师》一种, 尚待编辑。只是对象有所不同。 ?   《读书法》试图向特定读者群提示与读书有关的下列各点: 一是历代读书之法; 二是读历代书之法;三是一般读书之法; 四是读书与治学。这几点虽然可以分开来讲, 其实基本是一回事, 而且只有明白为什么是一回事, 并当成一回事来做, 才能真正懂得读书之道。 ?   编辑本书的初衷当然是为后学新进提供一本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的入门书, 但绝不是时下流行的可消费式精神快餐, 也绝不如当年胡适提倡整理国故时所宣称的一般中学生也能够参与其事。一味迎合青年娱乐大众的文化商品, 在流行与赚钱之余, 难免误导和愚弄的无穷流弊, 自身也往往陷入趋时即容易过时的尴尬。中国文化虽然一脉相承, 未曾中绝,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 深浅的标准也不断发生变化。远的不论, 晚清编辑的一些中学教科书, 民国时期就升格为大学参考书。而当年胡适等人鼓吹白话文之际所举为力证的宋元明清通俗易懂的白话小说, 今日大学文史专业的本科生已经视同难以卒读的文言文。后来严耕望特意为穷学生撰写的治史小书, 如今不仅开本放大, 内容也不是青年学生容易领会的, 甚至不少青年教师也觉得有些费解。 ?   所谓入门, 含义有几层。其一, 虽然只是入门, 仍然不要抱着一看就懂的幻想, 有志趣者必须通过认真学习和仔细揣摩才能有所领悟, 充斥书肆坊间的那种貌似一看就会的文字和自诩不学而能的办法,大都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江湖骗术。正如学习各种程式化的技艺, 除了少数天赋异禀者与生俱来的一往情深,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 长时间不断重复的基础性练习可能相当枯燥乏味, 却是培养兴趣逐渐变成内行不可或缺的必由之路。中国传统饱受后人诟病的记诵式学习, 道理相同。梁启超所鼓吹的“学问之趣味”, 也只能由此而滋生。 ?   其二, 入门阶段, 必须取法正确, 若是行差踏错, 走岔了路入偏了门, 再努力也是缘木求鱼, 甚至南辕北辙, 以致终生横逸斜出, 参野狐禅。时下学界乱象横生, 良材被雕为朽木的情况屡见不鲜。无知者无畏, 越是乱来则越是敢于一往无前。一般情况下, 读书得法, 常常伴随由涩而顺的渐进过程。 ?   其三, 入门不过起始, 进得门来, 可以望见那些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已是井然有序, 但是要想进一步深入堂奥, 还须放眼读书。取法得当, 读书越多, 读懂的可能性越大, 读书的能力越强。如果没有高远志向, 有书不读, 办法再好也是无用的。 ?   其四, 探寻门径不是专讲方法, 如钱穆所说, 方法是为读过书的人讲的, 对没有读过书的人讲方法, 有害无益。因此, 博览群书与揣摩读书之法必须相辅相成, 读书不富而欲深谙读书之道, 绝无可能。恰如要学会游泳不能只在岸上练习、懂得吃饭的方法而不吃则永远不饱一样, 读懂书的妙诀便是大量读书。只有多读书, 才有可能领悟读书法的奥妙。 ?   本书虽然是为后学新进而编, 却不适合浅尝辄止之辈, 娱乐游戏之众以及钻营取巧之徒, 而是面向有志于学之士。雅俗共赏不过是客观效果, 如果刻意追求, 很可能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流行一时与垂范长久实在不易兼得。那些连《红楼梦》也读不下去且无意读下去的受众未必愿意读, 而饱学之士则不必读。若一味以生意眼取舍, 旨在向广大微阅读人士提供消费快餐, 以为读书法应该一看就懂, 看了读书法就可以读懂所有书, 未免自欺欺人。诸如此类的娱乐游戏乃至江湖骗术早已充斥坊间, 若以一般受众现时的阅读能力为准, 而不是着眼于提升其阅读能力, 要想读懂历代书乃至一切书无异于痴人说梦。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